如何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于 1936 年 10 月 15 日在美国高等教育 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讲到:"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也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 可见,创造力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企业,甚至是国家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源泉。但是,现实中的很多因素都限制,甚至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其中有四大因素扼杀创造力:1.思维标准化:指人的思维方向、方法和技能规范化与模型化,追求的是思维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但很容易导致人思想僵化;2.功能固着化:指个人将某种对象的功能或用途看成是固有不变的,是思维缺乏灵活性、独创性的表现;3.知识无活力化:指个人所学的知识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学生在智力上不是越来越发展,而是越来越压抑,终而使人学非所用,学用脱离,最后变得越学越蠢;4.知识传授权威化:指绝对相信所学过的知识,全无批判意识,导致思想的僵化和禁锢。扼杀创造力后果的严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使它发挥到实处。下面,我将从学校教师、企业、个人自身三个方面去理解如何培养和发挥创造力。一、学校教师(一)教师要注意诱发学生创造意识,使学生形成创造思维的习惯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意识形成的教学环境创造欲望的形成是受所处环境的刺激。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它将学生与特定的问题连接起来,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促成学生从普通的思维意识向创造意识转变。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探索愿望,使学生明确探索目的,促成创造意识。2.利用创造成果激励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欲望是对创造成果的情感体验。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成果对学生创造意识激励的潜在动力,要充分觉悟到只有教师合理利用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 3、让学生了解创造的意义只有明白了重要性,人才会去重视。如果学生没有对创造能力的意义的正确理解和理性价值态度,那么学生就不会形成积极和正确的创造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认识、领悟创造的价值意义,感受创造的魅力。(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科学观首先教师要明白教育是发展,而不是挑选,更不是淘汰,教师要教会学生知的能力,要促使学生去求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重视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