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目标解读• 四、课程内容的创新• 五、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 • 六、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的任务 一、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1 .现代教育观念。 • ──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 ──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 ──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 • ──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 • ── 建立有助于终身发展的评价体系等。 2 .对公民素质的新要求。• ── 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 ── 实践能力。 • ── 收集和处理信息。 • ── 合作交流。 • ── 学会学习。 • ── 终身发展。 (二)国际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 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 ── 大众数学的兴起。 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大众数学。注意提高人的素质,更多地考虑满足日常生活和就业的需要; • ── 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注意学生个性、兴趣、能力的差异,实行区别化的课程与教学,包括实行水平区别化与分流区别化; • ── 注意数学的应用。问题解决成为数学教学的核心,注意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 ── 提倡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它既为数学应用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也带来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注重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 • ── 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尤其是探究活动。 更多地注重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 ── 灵活性和统一性。西方国家从原先过渡的“自由化”逐步走向统一,建立国家统一的课程框架;前苏联(俄)、日本、中国等国家则由以往统得过死开始注意一定的灵活性,如采用“一纲多本”、“必修加选修”等形式; • ── 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二、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课程标准》提出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数学教育关注学生发展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基本的策略。•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 •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教育目标在发生变化,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 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而忽视学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