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体育局体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体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总结开展群众体育、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解决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实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市向体育强市迈进,努力实现体育事业的新发展、新跨越。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一)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制定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市、乡镇两级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二)继续抓好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妇女儿童体育;充分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努力扩大体育人口,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 40%以上。 (三)继续贯彻落实《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民生工程)建设,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健身的需求,使体育贴近农民,融入生活。 (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水平。 (五)完善全民健身服务网络。建立市全民健身服务网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各社区,有条件的行政村要建立健身辅导站等体育组织。 (六)广泛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活动。建立一支培训合格的国民体质监测队伍。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将国民体质监测器材设备购置到位,确保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七)健全体育社团日常管理。体育社团是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一支骨干力量,是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积极有力作用,使体育社团的管理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实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 第 1 页 共 4 页 (一)继续发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优势,争取竞技体育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逐年增加对竞技体育的投入,青少年体育训练经费有明显增加,为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确保我市竞技体育水平继续处于宜春十县(市、区)的前列。 (二)狠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贯彻“夯实基础、发展中级、加强高级、提高质量”的少儿体校建设方针,加强体校建设。大力推进“体教结合”,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全方位与教育部门结合,抓好 2 所省级、4 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对少儿体校学生的学籍管理、升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