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五篇范文 第一篇: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问题是**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重大问题,也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为正确把握我市人口 变动趋势及其发展规律,综合治理人口问题,实现我市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规划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始终坚持”一高一低”战略目标,完善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党政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和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农村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力度,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各级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群众工作“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十五”期间,我市妇女生育水平始终保持在更替水平以下,总和生育率在 1.5 左右。2005 年全市自然增长率 4.9‰,总人口 533.8 万,圆满完成了“十五”人口计划。 (二)人口素质明显提高,群众生育观念发生深刻变化。2001 年—2005 年婴儿死亡率由 11.89‰降低到 11.51‰,其中,城 市 由 10.25‰ 降 低 到 9.38‰ , 农 村 由 14.59‰ 降 低 到12.47‰。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深入贯彻,新的婚育观念和第 1 页 共 31 页生育文化正在形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观念已基本被群众接受。“十五”期间我市政策生育率保持在了 90 以上;反映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指标的一孩妇女比由“九五”末期的 40.1 上升到了 2005 年的 45.02;“十五”期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稳定在 90 左右。 (三)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01 年的 5737 元提高到 2005 年的 8823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 2001 年的 2222 元提高到 2005 年的 3220 元。 (四)人口和计划生育经费投入逐年提高。“十五”期间,我市计划生育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