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计划 中长期防治水计划雨季三防计划(防疏排措施) 防治水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了切实搞好我矿的防治水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减轻水害影响,保证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依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结合我矿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雨季三防工作的需要,制定本计划。 一、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计划 目前开采水平为一采区,属于自流排水状态,每年雨季前清挖水沟,备齐相应的排水、堵水材料。 下一步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深,总体计划。一是按照设计布臵好二采区的水仓、泵房、排水泵、管路等,并做好联合排水试验,确保矿井排水系统完好、可靠。 二要加强探放水工作,做到有掘必探,在探放水工作开展前,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和排水系统。 三、加强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 对调查中发现的出水点、地质构造导水带及时上图,指导安全生产。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小窑及老空积水基本情况 矿井在建设过程中探明,由于受 XX 县区东北部附近的相邻 矿井—XX 县区王官煤矿对本 XX 县区的煤层破坏,该矿在+1650m 水平以上已经进入上甲马石煤矿 XX 县区 570m 左右。致使上甲马石煤矿的资源在+1650m 水平以上,采区上山以东的煤层均为被 XX 县区王官煤矿破坏,现上甲马石对于原王官煤矿在本 XX 县区内的煤层破坏带掌握比较清楚,因此王官煤矿形成的破坏带对本矿井的安全威胁程度比较小。 预计王官采空区面积为。143540m,但由于王官的主平硐标高低于采空区范围内的标高,所以基本不存在积水。但在掘进过程中必须留设足够的隔水煤岩柱。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第 1 页 共 7 页 根据 2003 年 1 月 XX 省煤田地质局 174 地质队 2003 年月提交的《XX 省 XX 县区上甲马石煤矿勘查地质报告》,XX 县区范围内的主要含隔水层分析如下: 1、地层含水性 ① 下二叠统茅口组(p1m) 分布于井田西北边界外围,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总厚 260m 左右,岩溶裂隙较为发育,溶洞、落水洞漏屡见不鲜,含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为强含水段。 ② 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下伏于龙潭组地层之下,岩性主要为凝灰岩,铝质泥岩,厚约 10m,含水性弱。 ③ 龙潭组(p2l) 2 井田内龙潭组主要由煤层、薄层灰岩、砂岩、粘土岩组成,全层总厚 200m 左右,主要可采煤层集中在上段下部 15—20m 地层内。含水岩层有细砂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