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效率》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2、机械效率的定义式及计算;3、实验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教材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⑵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⑵ 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三、重点:能结合实例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难点: 会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本节课有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二是机械效率及计算。对于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突出方法是:先由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感知,然后由教师讲解认识,接着通过实例分析来达到理解应用。而对机械效率是利用实例分析引入,教师强调说明和学生的计算、讨论的方法来突出其重点。影响机械效率这个难点,针对它形成难点的原因,先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相关的物理量再借助实验探究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及其讨论分析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思维;最后再由例题和练习来巩固。四、教学流程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 我采用多媒体教室为我的教学环境。分如下五大教学环节。1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2 结合实例,构建新知3 师生互动,实验探究 4 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5 布置作业,分层落实,(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一个家住三楼的小朋友,装修家需要把地面的沙子运到三楼。一家人分别选择了以上三种方式。那种方式最好?让学生计算出同样把重力为 100N 沙子运到 6 米高的 3 楼,三种方式中分别做功的多少?从而复习有关功和机械的知识.这样设计,既回顾了所学知识,又为这节课的新课内容教学奠定基础。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结合实例、建构新知让学生讨论,三个过程中,人分别对什么做了功?哪些功是对我们有用的功,哪些是我们不需要却不得不做的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