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 长城的价值•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长城的历史,明确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思索长城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 解读作者对长城价值的评价,把握作者对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的观点。• 教学难点• 作者对长城价值独到的见解。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长城”。提起长城,你会想起什么?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等等。)• 长城确实已然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甚至长城的意象被写进了国歌:“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但大家是否注意到,这里说的是“新的长城”,也许当对长城的评价已经约定俗成之时,我们应当有新的思考。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以更专业的眼光判断了长城的价值,我们这些只在八达岭走过一回的游客最好听听专家的意见。• 二、作者简介。• 葛剑雄, 1945 年生,浙江湖州人,历史地理学家。他以灵活的笔法把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形象地表现出来,如在《世界上不止有中文》一文中,他把清代英国使节所带来的英文版文书客观翻译后的内容与当时清朝臣工们翻译给皇帝看的内容放在一起,使得清末统治者们自欺欺人的做法显露无遗。• 三、读课文,积累字词。• 断垣残壁 未谙事宜 众志成城 风雨沧桑• 强词夺理 畸形繁荣 流风余韵 自圆其说• 不言而喻 一厢情愿 长驱直入• 四、小组学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本文中引起你关注的观点与表述有哪些。• 五、布置作业。• 在小组同学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本文第 1—3 自然段的内容,在读书笔记上写出你对课文的理解。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 综观全文,作者对有关长城的哪些看法提出了质疑,甚至是批判?• 作者从尊重史实的角度出发,指出一些传说及赞叹的不合理性(第 2—3 自然段);作者否定了评价长城价值要依据美国宇航员在太空能见到的唯一建筑是长城的观点;作者更否定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长城就是爱国的说法。其中对第三种观点的批判是全文的中心。• 2. 文章开篇说:“不知道长城的中国人大概绝少,但真正知道长城的中国人我敢断定也不多。”作者是怎样证实这一论断的?• 用了两个自然段先提出人们对长城的普遍了解,再从史实的角度一一加以否定。• 3. 作者指出人们的错误看法有何用意?• 为了自然地引出后文对用长城来象征中华民族的观点的否定及提出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 4. 很多人以美国宇航员“长城是在月球上能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