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一节力一、我的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3.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5.通过作力的示意图,体会研究问题的方法。二、自主研习达标认真阅读教材P23-27,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1.观察并思考图7-1所示的情景,归纳出这些情景的共同特点。2.什么是力?生活中常见的力有哪些?3.当我们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例如人推车时,若以车为研究对象,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若以人为研究对象,是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可见人既是,又是,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请你列举出两个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力一般用字母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5.观察思考图7-2中的情景,思考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会产生什么效果?6.如图7-3以打开房门为例,想一想,要打开这扇门,应向哪个方向用力?拉哪个位置比较省力?归纳出力的三要素分别是、、。7.写出画力的图示的步骤。8.在图7-1-1中铁球受到地面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20N,试画出支持力F的图示。三、典型问题解析1.我的手用力推门,这个推力涉及两个物体一一手和门,有没有必要对这两个物体进行区分呢?图7-1-1【分析与解答】有必要区分。我们说到一个力,首先要有物体施加这个力,比如说到的推力,通常是指“手”施加给“门”的,我们把施加这个力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在这个作用过程中,“手”就成了施力物体。我们把承受这个力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所以“门”是受力物体。对一个确定的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确定的。需要注意的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推门的同时,门也给手一个推力,而对于这个门给手的“推力”,“手”就成了受力物体,“门”就成了施力物体,手和门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变。因此可以说,发生力的作用的时候,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2.为什么画力的图示要规范?画力的图示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分析与解答】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有公式法、图表法、图示法等,力的图示是一种形象化的物理图形语言,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力的图示与物理量的符号、公式等一样都是一种学科的约定语言,只要按照约定作图大家都能看懂,所以作图必须按照约定的要求规范作图。力的图示要求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画力的图示,首先要弄清要画什么力,再进一步弄清力的大小和方向。比如,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水平向右3N的拉力,我们画出这个拉力的图示。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是木块,明确作用点的位置在木块的几何中心,受到拉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受到力的大小是3N。为了准确的表示出力的大小,需要选择适当的标度。一般选取所受力的某一整数分之一的数值为标度,以保证所画出表示力的线段为标度的整数倍。再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表示该力大小的一段适当长度的线段,在线段上按标分度,在线段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最后在箭头注明所示力的大小。完整的力的图示应包括:①图示的标度;②力的作用点;③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④线段上表示力的大小的分度;⑤箭头旁注明所图示力的大小。四、合作质疑解难1.你是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到了力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要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吗?如果不一定,请举例说明。2.请你先说说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有什么区别?再判断图7-1-2中,哪个是力的图示,哪个是力的示意图?3.你还有哪些想和同学们相互讨论的问题?乙甲图7-1-2五、本节落实达标完成课本P26-27作业题。质量诊断A组1.手托着书,是和之间发生了力的作用。若以书为研究对象,则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同时,脚也感到痛,这一现象说明,使脚感到痛的施力物体是。3.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改变了跳板的,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4.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