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运行成效初显北京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运行成效初显平安北京03-0515:04大“高效规范人性化流程”让嫌疑人心服口服“五位一体”定位让执法部门规范文明执法北京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侧记王某某,虽然只有22岁,他可是个几进宫的“老炮”。这不,这回又被蜀黍抓了,但这次经历却感觉大为不同。这次感觉走上了流水线,一切都很高效、很人性,他感觉“折”在这里让他心服口服。这是什么神秘机构?这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蜀黍今天就给大家伙儿详细介绍一下吧。中心成立背景受派出所住地分散、房屋结构限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三室”建设不达标、管理制度不落实等问题一度成为制约全局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化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同时,对基层办案部门执法办案初始环节监督薄弱、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等问题对提升全局执法质量和办案效率带来不利影响,与当前执法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2015年6月,王小洪局长到海淀分局检查工作时提出以“规范办案、方便基层、提高效率、保证安全”为基本原则,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场所,探索建立集中统一办案中心的要求。2015年10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作为试点单位,迅速建成以“整合资源,源头管理,合成作战”为特点的“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逐渐开拓出案件集中审理、全程闭环、全程监督的执法办案新模式。中心规模海淀分局执法办案中心占地7.4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有房屋105间,依功能不同而区分设置为执法办案、办公生活、来访接待三个区域。同时,分局党委通过细致研究,为办案中心科学配置民警56名、辅警65名,下设看管、综合、审查、管理四个中队,经过集中培训、实岗练兵、实战融合,逐渐磨合队伍,形成了4班3运转的运行模式。“五位一体”的职能定位初显职能一:全局办案场所统一管理使执法办案流程更加规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对分散在各派出所的27个办案区实施统一监督、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研究制定了全局办案场所统一的管理制度,从人身安检到涉案嫌疑人附物处理,构建起流程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彻底消除监管盲区。试运行过程中,办案中心负责全分局全部刑事案件办理。4个月来,共计审查嫌疑人1856名,平均每日审查16人,单日最高审查92人,送审过程秩序井然、流程规范,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民警被投诉案件。同时,办案中心所具有的全分局“三室”监督功能也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全局各办案区24小时视频、网络巡检,及时发现、纠正涉及使用、报备、候问看押等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了刑讯逼供、单人讯问等违法办案行为发生,有力释放了“依法办案”、“在监督状态下办案”的信号,使办案民警切身感受到监督就在头顶、就在身边。职能二:全局案件集中办理促使办案流程更加顺畅市局在对办案中心的设计谋划上严格要求,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流程设置、管理方式,不仅要符合安全规定,而且要具有人文情怀。全局案件集中办理的职能正是依照这一要求,规划将全局案件纳入办案中心进行办理,以专业化、标准化、流程化保障案件质量、保障嫌疑人合法权益。在试运行阶段,办案中心将全局所有涉及未成年人案件都纳入审查范围,由审查中队前置介入、通过设置专用询(讯)问、候问看押室,严格落实监护人到场制度,引入社工矫正帮教,被害人救助等服务,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感化、拯救、关爱,有效保障了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预防其再次犯罪和减轻心理伤害。试运行以来,办案中心共接收、办理各类涉及未成年人案件116起,处理未成年嫌疑人99名,案件过程全程透明,执法监督无一差错。特别是在11月10日,办案中心承担了从柬埔寨押解回京的90名电信诈骗嫌疑人的审查工作,对办案中心审查消化能力、应急保障等进行了一次严苛的压力测试。中心全体人员齐上阵,10个候问室、8个询问室、13个讯问室全部启用。通过调整审查流程,最大限度将人员、时间复用,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涉案人员的入区审查,比以前分散处置节约了路途时间、入区检查登记时间近2小时,节约了看押送案近1/3警力,特别是在15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全部嫌疑人的审查入监所工作,与原来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