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十一五规划促进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了解编制我县“十一五”规划的宏观背景从本届中央政府开始,规划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强调。因此,经国务院批准,自“十一五”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改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从“计划”这个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词语,改为“规划”这一具有明显调控意味的表述,凸现地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更是体现了国家从以往偏重于发展经济,转而向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经济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 二、认真回顾“十五”*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目前现状作为**市重要功能板块的*县,“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以**市高新 XX 县区的建设为重点,以建成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生态环境优美、城乡统筹发展的**西部新中心、率先实现小康为奋斗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人均 gdp 已达到 2240 美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这为“十一五”的全面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总量持续增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居西部“百强县”前十位,连续进入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2001 年—2004 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4.2,预计 2005 年增长 14.5,gdp 的总量可达101.8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3.7,预计 2005 年增长 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3.5;2004 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 6.8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 3.7 亿元。2004 年食品饮料、机械制造、印务包装等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 19.8 亿元,较上 年 增 长 16.2 ; 规 模 以 上 工 业 增 加 值 2005 年 预 计 增 长28。2001 年—2004 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 10.9∶59.2∶29.9。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加。2004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00 元,年均增长 11.6,2004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210 元,第 1 页 共 8 页2001—2004 年年均增加 278 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46.41亿元,2001—2004 年年均增长 16.3。今年 1—9 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1,农民人均增收 410 元。尽管我们有相当的发展基础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