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产业竞争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分析从第一章的分析之中,我们看到,产业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在G-K 模型中,产业被划分为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可以描述产业的发展过程。但是,这种描述有时候对分析问题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我们从产业的这些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不能完全获知产业发展的内部原因。而波特对这个问题十分关注,找出了驱动产业演变的一般内在原因。在波特的理论中,驱动产业演变的因素主要有:增长的长期变化、所面向细分客户群的变化、买主的学习、不确定性的减少、专有知识的扩散、经验的积累、规模的扩大(或缩小)、投入和货币成本的变化、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过程创新、相邻产业的结构变化、政府政策变化、进入和退出。考察中国的啤酒企业,并不是上述的每一个因素都很明显,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国情有所不同;二是波特的理论只是一般的规律,并非从任何产业中都能很明显地看到这样一些因素。本文结合中国的啤酒行业实际情况,对推动啤酒产业竞争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市场规模及需求变化对啤酒产业竞争格局的影响、政策的影响、技术演变的影响、资源成本变化的影响及相关经验的影响。如图: 第一节 市场变化的影响据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啤酒市场的总体格局已由短缺转入相对过剩,市场的规模和需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的啤酒行业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市场阶段,企业间的竞争更多的是实力的较量,只有那些准确分析了市场需求,透彻了解消费者,营销和管理效率更高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市场规模的变化1、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影响产业发展和产业竞争格局的直接原因之一,人口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市场和利润的多寡,而整个产业的消长,也依赖于人口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就人口数量来看,啤酒产量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长呈现出正比关系,其内在原因是不言而喻的。2、性别啤酒具备的文化意义之中,性别意义(尤其是男性意义)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在央视市场调查中的结果表明,从饮用者和购买者的人口特征指数来看,20-49 岁的男性是啤酒的主要消费群。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在 2000 年的调查报告也表明,啤酒消费群男性居多,占调查总体的 68%。根据中国和世界人口发展的规律,人群中的性别比例总是趋向于 1:1。所以,社会中的性别比例对啤酒消费的影响甚小。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女权运动的影响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女性啤酒已经开始成为啤酒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