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商务部欧洲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课题组 【内容提要】 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并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性组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推动该组织发展的车轮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利用 Gravity 模型分析了该组织成员国在贸易便利化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进方向,同时论述了成员国在投资领域的现状、问题及促进投资的主要措施,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实施机制,以及中国在推动该组织区域经济合作中应持的立场。 【关键词】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包括 15.1 亿人口、3 017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1.57 万亿美元以及外贸总额达 8 131 亿美元的区域经济体。从长远发展来看,该组织拥有很大的经济潜力。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且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区域经济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一 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条件分析 (一)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1.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政治、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安全保障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相继独立。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成为中国与中亚邻国关系发展中的一大 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的前身)在 1996 年和 1997 年分别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些协定的签署和实施,有益于在长达 7 000 多公里的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地域广阔的安全带和信任带,极大地促进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中亚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处于重要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上海合作组织六个成员国共同注意到来自外部集团的政治、经济压力和潜在威胁,受到地区“三股势力”的困扰,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来维护地区安全。为此,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伊始,六国就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为维护该地区的安全稳定奠定了法律框架。 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均处在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处于经济转轨阶段,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来发展本国经济是各国做出的重要选择。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保持邻国之间的政治信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该组织各成员国在政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