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金融工程的未来前景第二十六章 未来趋势:全球化和科学技术一、金融全球化近期发展的简述 市场一体化目前的状态是许多强有力的因素合成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中最先出现的是近年来不受监管的欧洲市场的发展。这些市场起源于伦敦,但从此到处发展起来。不过伦敦依然起着支配作用。其它重要中心包括巴哈马、新加坡、巴林、香港,以及近来的美国和日本。这些离岸市场允许参与者在他们的国内市场以外的地方筹资或投资。它们不受证券监,管和注册登记方面的约束,这些约束在很多国内市场(最显著的是美国和日本)是非常典型的。这就允许以较低的成本更快地筹集资金,而且更少地披露敏感而有竞争价值的信息。 然而,欧洲市场本身的发展并不足以带来全球化。当进入欧洲市场在国外筹资时,最有吸引力的机会不一定是所要求的货币,也不具有所希望的利率形式(固定或浮动)。互惠掉换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局面。在配以互惠掉换后可以既迅速又便宜地将几乎任一种货币转换为另外任一种货币,或者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或反过来转换,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监管的欧洲市场就比任何其它形式更为有效地使全球化成为可能。当与电子通信和数据处理的先进技术结合到一起时,这些发展就使以下的做法成为可能,即在世界范围进行搜寻可能的融资机会以及进行必须的枯燥计算以使这些可选择的机会在核计所有成本的基础上可以互相之间直接可比。这样,欧洲市场不受监管的特性、互惠掉换所构成的流动性、科学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能力就是全球化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 全球化也意味着更加完善的竞争。除了国内竞争者的挑战,全球化也向外国竞争者打开了大门(实际上,在全球化的环境里没有外国人。我们都是同一地球村的居民)。这就使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并使得那些因为承受较大监管负担,从而处于很不利地位的企业能改善其地位。并不令人惊奇,全球化带来了对监管的反思。在美国,这种反思导致放宽了原来不准银行跨州经营的限制、模糊了对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基于《格拉斯—斯蒂格尔(Glass—Steagall)法案》进行分业的界限、提高了利率控制的上限、引进了存架登记的注册方式,以及其它放松金融监管或建立更为适应的监管形式。其它国家也有了并行的发展。最显著的例子是 80 年代后期英国对金融服务业迅速放松监管。这种放松监管范围之广和速度之快,终究成为众所周知的“金融大改革(big bang)”。一个不太有名但仍很重要的例子是日本。日本开始向外国银行开放资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