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山水做文章——漳河镇雨淋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纪实漳河镇雨淋村有 5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108 户,总人口 406 户,耕地面积 362 亩。以前村里没有一条通村公路、没有电视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沼气、甚至没有几间像样的砖瓦房,全村 98 户人家中有 26 户是特困户、村集体负债 16 万元、全村固定资产不到 5000元、人均纯收入仅 560 元。现如今雨淋村修水泥公路 14 公里、硬化通组公路里程近 40 公里、全村家家户户电视电话、80%农户用上自来水、60%的农户建有沼池、农户“小洋楼”90 余座、全村 108 户年收入过 5 万元的有 30 余户,200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498元,雨淋村近几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主要是村委一班人咬定发展不放松,做山水文章依靠服务发展增收来壮大集体经济的结果。兴办产业在山上建银行 要使群众致富,必须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多种经济,该村地处漳河之滨,气候适宜,适合种柑桔,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带领群众向荒坡进军,开发林果基地,经过好几个春秋奋战,抽槽 12 万米挖土石方 8 万余方,兴办村柑橘场 1500 亩,种红心柚 500亩,基地年产柑橘 20 万斤,集体收入 10 万元以上。利用资源在地下开煤矿 村委一班人三下宜昌找地质勘测资料,四处寻找联合开发伙伴,专门请地质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到村进行勘察,找到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并果断决策实行招商引资、联合开发,通过努力,引资近 2000 万元,村里以资源作价 500 万元入股,共同开发了两个煤井,年产成煤 6 万吨,产值 1400 多万元,每年上交村纯利 15 万元,煤井的开发不但解决了该村部分村民的就业,还为村集体增加了资本,创造了收入。发展养殖在河内筑渔塘 雨淋村面临漳河库区,村里充分利用漳河水库的优势来开发致富。村委会组织 20 多个农户筹集资金,拦河筑汊近 300 亩,带领村民开挖渔池 20 口,发展网箱养鱼 200 余亩。集体实行农户承包经营,每年上交利润近 5 万元。另外还请来水产技术部门专家组织养殖户学技术。村里还组织有一定捕捞技术的 30 多户村民集体办证下河捕捞,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仅凭鱼业一项就人均收入增加 1200 多元。目前水产养殖、捕捞业已成为该村的一大主导产业,成为群众致富的好门路。成立专业合作社在村里办农副产品深加工厂 村里利用荒山荒地和水库资源优势重点组织群众种植柑橘、下河捕渔、养鸡、养鸭等。根据该村山大栗树多的特点,村委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