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速PCB设计准则VIP免费

高速PCB设计准则_第1页
1/8
高速PCB设计准则_第2页
2/8
高速PCB设计准则_第3页
3/8
高速 PCB 设计准则(转) 减少串扰的措施1. 增加平行线之间的间隔,不要走长的平行线;线间距不小于线宽;2. 如果空间允许,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加一条地线。3. 微带线中导线尽量与地平面接近(小于 10mil),4. 在地平面的边沿尽量不要走线5. 争取做到负载匹配,通过减小反射的方法来减小串扰6.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自屏蔽7. 关键信号线布在中间层(上下都是地平面);切中间层线与线的间隔要大于表层8. 差分线一定要平行等长。9. 走线要充分考虑回流路径,不要‘跨越’地平面-------------------------------------------------------------------------------------------------------------------------------减少 EMI 措施1. 在 top 和 bottom 的覆铜区域上每隔 1/20 波长的距离打孔接地。2. 减小传输线分布电感,增加分布电容。即减少 Z0。3. 当信号换层时,如果参考平面是 GND1 和 GND2,那么在信号过孔的旁边多打一些GND1-GND2 过孔;如果参考平面是电源层和地层,那么在信号过孔的旁边加一些电容。4. 器件的布局:按照器件的功能和类型、按照电源的类型、按照共地和转换点。5. 一定要让电源层和地层尽量的接近。-------------------------------------------------------------------------------------------------------------------------------PCB 布线规则1. 高频信号靠近地平面2. 电源层和地层设计满足 20H 规则。即地平面的边缘比电源平面大 20H(H 是电源层和地层之间的距离)3. 将时钟信号走在中间层4. 地平面完整,不要被割断。5. 信号走线尽量不换层;如果一定要换层要保证其回路的参考平面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加过孔(地对地)或电容(电源对地)。6. 走线长度(英寸)数值上大于信号的上升时间(纳秒),就应该考虑加串联电阻了。7. 减小走线的不连续性。例如线宽不要突变,拐角不要小于 90 度,不要形成环。8. 重要信号周围加上保护地线。9. 对于跨地信号,想办法保证回流面积。关于 EMI 设计的叠层关系2008/11/25电路板的叠层安排是对 PCB 的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叠层设计如有缺陷,将最终影响到整机的 EMC 性能。 总的来说叠层设计主要要遵从两个规矩: 1. 每个走线层都必须有一个邻近的参考层(电源或地层); 2. 邻近的主电源层和地层要保持最小间距,以提供较大的耦合电容; 下面列出从两层板到十层板的叠层: 2.1 单面板和双面板的叠层; 对于两层板来说,由于...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速PCB设计准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