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探析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困境探析中共恩施州委党校黄元山内容提要: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关系“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由于认识、体制、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原因,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只有从提高思想认识、理顺职能关系、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难题得到破解。关键词:队伍建设乡镇干部困境与出路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在落后的西部地区,不仅农民人口占多数,而且农村社区是主要社区,农业是最基本的产业。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的现代化,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难题,但又不能不破解这一难题,不能不跨越这道门槛。在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破解这一难题,跨越这一门槛的任务历史地落到县、乡干部的身上。但从与农民打交道的直接性和频繁程度考察,乡镇干部更为重要。中国共产党执政,面广、点多、线长,很多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在乡镇。乡镇干部是党加强同农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直接实践者,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执行者。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状况,直接关系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达到,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基础的巩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上不去,农村群众工作就失去了骨干基础,党的伟大事业的农村阵地就有可能丧失。如此事关重大的建设问题,目前在西部落后地区,却难于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一、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1、乡镇干部对维护农民合法利益的度难于准确界定中国共产党实施以人为本的亲民政策,是符合人类社会进步潮流的明智之举。这一举措,得到世界的认可,也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目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第1页共10页传播,党的亲民政策已深入人心,广大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一天天增强,乡镇干部对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应群众所需。乡镇干部把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高度自觉转化为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穷的物质力量,这是中华民族之幸甚。但在实行亲民政策,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过程中,在涉及各个具体农民时,乡镇干部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维护权益的前提是确定权益。乡镇干部同各别农民在确认其权益时,往往发生认识上的差异。乡镇干部在确认各个具体农民的利益时,一般是以具体的政策法规为依据,讲究的是其合法性,考虑的是普遍适用性;而各别农民在要求其权益时,讲究的是合理性,考虑的是各自的特殊状况。在正常情况下,合理、合法是统一,但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建设的过程中,合理的东西有可能还没有上升到合法的程度,合理的还不一定是合法的;而合法的又只体现一般要求,体现不了特殊要求,未必很合理。乡镇干部在处理这类事情时,只能以法规为依据。由此而同个别农民发生矛盾和冲突,以致种下上访—协商—裁决再上访……的恶种。目前许多乡镇干部一半以上的精力已用到调解纠纷上,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整体的发展和政府职能所要求的其它服务。2、乡镇干部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于得到保护落后地区乡镇干部的待遇水平极低,乡镇干部职业已成为不受人尊重,留不住人、即使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的职业。从职务升迁方面看,除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外,其它人升迁的机遇是非常少的,多数干部是普通干部,不做升迁的梦,一干就是一辈子。从经济收入增长方面看,在财政分灶吃饭的体制下,经济落后地区乡镇财政囊中羞涩,许多国家有政策的合法经济待遇,无法给乡镇干部兑现。有的乡镇甚至无力支付干部出差的旅差费,一些干部出差时自垫支经费,回单位却长期得不到报销的现象时有发生。乡镇干部的月平均工资只有700-800元,却要负担在乡镇内办事的车费、油费,加上各种捐赠、救助支出等,一年的总额在3000-4000左右。剩下能用于自己生活支配的在4000-5000元之间。这笔款额养活自己已较拮据,第2页共10页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来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