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XX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精选合集]第一篇:浅谈XX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浅谈XX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策略与建议20XX年6月10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连云港是江苏沿海农业大市,在沿海大开发中,将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推动全市生态、高效、外向型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已刻不容缓。1农村面源污染问题的本质和成因农业面源污染的环境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结构的产物。所谓“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形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在中国,由于长期存在的分割城乡的户籍制度以及“剪刀差”经济发展战略,二元社会结构的表现更为突出。在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受到忽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现代化进程中污染问题的加重,一方面是由于发展方式不当:过于注重经济目标,因此在农业集约化生产、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基本不考虑环境约束;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与社会未能协调发展,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而农村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供给制度缺失,导致农村极易“小污成大污”和“小污成大害”,导致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2XX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污染现状2.1化肥污染根据2007年农业普查情况测算,全市种植业共使用肥料第1页共16页82257.83t,分别是氮肥58696.42t、磷肥23561.4t。肥料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流失的氮、磷肥量分别是总氮4005.92t、氨氮159.17t、总磷166.82t。化肥污染是在农业生产中因施用大量化学肥料而引起土壤、水体和大气的污染。研究表[2]明,氮肥的利用率为30%~40%,磷肥的利用率仅10%~15%,钾肥的利用率为40%~60%。化肥的大量使用,特别是氮肥用量过高,使部分化肥随降雨、灌溉和地表径流进入河、湖、库、塘,污染了水体,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从“九五”开始,XX市大部分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年平均下降1.9%;除土壤速效磷含量有所回升外,土壤速效钾含量、毛管隙度、耕作层厚度等均呈现下降态势。这是由于近年来大量使用化学肥料,有机肥料用量减少,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土壤板结,酸度增加,岗岭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沙性增强,影响到耕地保水保肥性能。东部的低洼土壤,由于排灌系统不配套,洗盐效率低,地下水位不能降低到安全返盐水位以下,土体盐分随水位上升而聚于表层,造成次生盐渍化的大面积发生。化肥使用结构不合理,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农田土壤氮、磷、钾含量比例失调。农作物生长吸收所需要的氮、磷、钾(n:p2o5:k2o)的比例一般为0.4:0.18:0.24,目前三种肥料的施用比例为1:0.22:0.06,说明XX市氮、磷、钾的使用比例失调较重,氮磷肥的使用比例,特别是氮肥的使用比例明显偏高,这种比例失调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长期不合理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结构变差,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氮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氮的逸失,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且对臭氧层起到破坏作用,同时也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强温室效应。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的生物污染和化学污染,尤以化学污染为重。特别是过量施氮,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类的食物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2.2农药污染根据2007年农业普查情况测算,全市常用农药的施用量,分别是:毒死蜱施用量41518.48kg;阿特拉津施用量第2页共16页12768.98kg;2,4-d丁脂施用量12316.82kg;丁草胺施用量25905.95kg;乙草胺施用量284320.23kg;涕灭威施用量725.88kg;氟虫腈施用量860.61kg;克百威施用量6249.63kg;吡虫啉施用量12072.98kg。据对农药的施用及污染情况调查,当前农药施用品种较多、乱、杂,约有30个品种,许多被禁止的农药依然在施用,不仅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