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摘 要:本文从食品行业的现状出发,以金融危机对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为背景,从省内一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近五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为着眼点,对我国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的毕业生就业现状做了梳理,分析了产生这样现状的原因,并对如何促进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大学生就业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生物工程专业发酵方向生物工程食品工业作为人类的生命产业,其现代化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与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食品工业经过近 30 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第一大产业,肩负着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经济大国转变的历史使命。而食品专业人才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1]。2010 年全国将有 630 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将超过 700 万[2],再加上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持续存在,这就导致了在目前的情况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食品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金融危机背景下食品行业的现状对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遭受到严重打击,而我国食品类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1、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增加了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2005 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2006 年 11 月 12 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2008 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2009 年在 22 家乳制品企业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或多或少都有含三聚氰胺,国内乳制品行业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随后的“佳之选”鸡蛋检出三聚氰胺,吉百利巧克力检出沙门氏菌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为食品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即将毕业的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增加了很大的难度。2、食品类企业自身条件参差不齐,带给食品专业毕业生的是挑战大于机遇。一是国际大型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分量。这些单位在人才需求上趋于饱和,即使有一些人才需求,也是更多的倾向于有工作经历的专门型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