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重行为规范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德立校”德育案例湛江市第二小学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办学之根,立校之本。我校坚持“以德立校”,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我校尤其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背景我校是一所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校,有学生一千七百多人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市区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城中村、在赤坎区从事经营、务工和其他职业没有长住户口的其他地区人员的子女等。由于学生原来的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等诸多差异,造成了许多个体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在这些群体之中,他们居住条件较差,多随父母以租房为主,生活地周边环境较复杂,耳濡目染的不良行为很多。家长所从事的工作使他们忽略了家庭教育。这些都导致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说脏话、乱扔垃圾等。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我校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2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这是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二、理念支撑、“良好行为习惯”的界定:习惯”: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良好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养成教育”的界定:养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形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习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习惯是注意的结果。注意对于处理情绪,制定目标,解决问题是必需的,没有它就不能完成对外界环境做出适当地反应。()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应该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自我调节的结果。人的行为不仅要受外在因3素的影响,人们也可以通过自我生成的因素,自己调节自己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