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思考做好水文预警预报工作是实现水利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是新形势下防汛和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本文通过对龙湾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阐述,从设施、智能化、预报机制、信息发布、宣传普及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建议。一、龙湾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现状龙湾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 1998 年,当时,被誉为“东海第一堤”的永强标准堤塘、灵昆环岛堤塘、百年一遇的龙湾高标准堤塘相继竣工,不仅使我区沿海堤塘抗风挡潮能力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也为科学管理洪水创造了基本条件。为了满足防洪调度对预警预报信息的需求,我区适时提出了建设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设想,当年建成了永强、龙湾、瑶溪三处水雨情遥测站,利用中国电信的PSTN 固定电话公网作为传输途径,实现了远距离采集信息从无到有的突破。第二阶段始于2004 年,这一阶段是以解决电信固网通达范围限制和克服数据录入难、数据处理慢和数据时效性差为主要目的,选用中国移动 GSM 技术作为信息传输通道,采取应答式和自报式兼容的模式,由中心站通过省水利防汛信息短信通讯平台,定时自动向遥测站索取数据,也可以由遥测站根据情况主动向中心站传递信息。短短三年时间,我区新建水库水位雨量遥测站点十处、河道水位雨量遥测站点四处,使永强流域水文站点密度达到 15.7 平方公里/站,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网,实现了预警信息采集传输由人工到自动的突破。第三阶段始于 2007 年,这一阶段是以解决预警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发布一体化为目的,利用中国移动 GPRS 网络,将自动获取的预警信息不间断的传输到区防汛指挥中心数据库,通过自主开发的水雨情预警平台,将符合预先设定临界值的数据自动发送到指定的手机上,数据采集、传输与发布的全过程无时延、准确性高、可靠性强,实现了预警信息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的突破。初步形成了我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中心架构。、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部门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捕捉洪涝现象的蛛丝马迹,使灾害预警预报的手段更加成熟,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发挥了很好的防灾减灾作用。近年来,龙湾区在积极探索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总体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深层次的难题有待进一步化解。(一)预警信息管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