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分析VIP免费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1/4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2/4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3/4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1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分析教学设想:本单元的课文大多为诗歌和散文等,易于朗读,所以要加强朗读教学, 通过朗读来理解、体味课文,然后通过作者富有激情的语言进行爱国教育。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品位富有激情的语言技能性目标:训练朗读能力,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情感性目标: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强化朴素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背井离乡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在身边珍藏一把故乡的泥土。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最朴素最真挚的故乡情, 难怪艾青这样深情地吟唱:“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而当日寇的铁蹄践踏祖国的东北大地,让无数东北同胞流亡关内数十年之久,有家不可归之时,这土地又将承载着怎样浓烈而炽热的情感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土地的誓言》 ,在感受游子对故土热烈深沉的爱的同时我们还将——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3、培养、强化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师:首先,我们走进作者端木蕻良。请一位同学先简单介绍作者。生:端木蕻良( 1912--1996),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昌图人。师:提到端木蕻良,有必要了解作者名字的来历。(多媒体展示端木蕻良名字的来历,由一名学生朗读)曹京平, 1936 年来到上海,上海文化界当时有一种模仿人名字和文字的风气,于是他决定给自己取一个别人难以模仿的笔名,思量再三,他把平时少有人用的复姓“端木”作为姓氏,把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米做名字——端木红粱,可是当时正处于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公开启用“红”字格外刺眼,于是改为谐音——端木蕻良。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九 ?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同时教师简介写作背景)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这篇文章是作者在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周年时写的,当时抗日战争正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2 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者深沉的爱国热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三、听读初步感知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首先有我来朗读第一段,你们按要求听读。(多媒体展示听读要求)1、注意教师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理解。2、找出文中的誓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土地的誓言教学案例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