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评价VIP免费

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评价_第1页
1/6
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评价_第2页
2/6
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评价_第3页
3/6
欢迎共阅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评估肖自力1 崔春黎2 贺宪民3 张群41 上海荣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3 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4 上海主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员【摘要】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成果的综述,系统阐述了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的关系,并从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如何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个性化保健(老年性痴呆症)、个性化用药(氨基糖苷药物)、个性化预防(神经管畸形患儿与妊高症)、个性化体检(胃癌、肝癌)、及采取个性化生活方式等。一基因、基因多态性及遗传病人们对生命传承的本质探索由来已久,从孟德尔的三大定律,到沃森、克里克的双螺旋结构,研究领域从宏观逐渐深入微观。随着认识的深入,关于遗传基础的争论,“种质论”终究被科学的“基因学说”代替。如今,我们已经清楚的了解:作为生物遗传、变异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基因,记录、传递着遗传信息,编码着生命,是生物体生、 长、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的内在动力。每个人的健康都和他们携带的基因息息相关,可以说,除了外伤,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认识基因的前提下,为了在分子层次揭示生命奥秘,一系列宏大计划相继进行,1990 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HGP),2002 年开始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计划)都是典型代表。这些研究显示: 人类全基因组由30 亿个碱基对组成,存在着约3 万个左右功能基因,HapMap计划更是揭示了各人种中频率超过5%的单体型[1,2] 。如今,在以功能研究为目标的后基因组时代,科研工作的着眼点仍是基因,只是它更倾向于整体以及相互联系。这些研究都是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从群体的角度研究基因。如果从个体的角度,我们思考问题: 为什么每个人总体上都长的很相似?因为人与人基因组序列30 亿个碱基对有99.9%是相同的; 那为什么每个人身高、体重、性格、疾病易感性等各有不同?那是因为剩下的0.1%的差异造成。这些不同大部分是单个碱基的差别,我们称之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这些差异造成了基因多态性,即从群体看,在一个基因座上存在很多基因类型,而每一个体基因型只能属于该基因的一种类型。SNP作为基因多态性的最主要的形式,反映了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本质。那么运用到人们最关心的健康领域,它决定了个体与个体间疾病易感性的差异。由此,在人群中通过SNP与疾病罹...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基因检测与疾病遗传风险评价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