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实验室检测方案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属于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病毒直径约70nm,有包膜,含有3 个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包膜蛋白 E1 和 E2)和 4 个非结构蛋白(nsP1、nsP2、nsP3 和 nsP4)。CHIKV 的基因组为不分节段的正链RNA,长度约为11-12kb 。病毒基因组编码顺序为5’-NS1-NS2-NS3-NS4-C-E3-E2-E1-3’。通过病毒部分E1 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可将基孔肯雅病毒可分为3 个组;第 1 组包含了全部西非的分离株,第2 组是亚洲分离株,东、中、南部非洲的分离株构成了第3 组。CHIKV可在 Vero、C6/36、BHK-21 和 HeLa等细胞中繁殖并产生病变,并可感染除人外的灵长类、乳鼠等动物。一、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一)血清。急性期血清:无菌采集静脉血2~5ml(非抗凝血),一般情况下,发病后2 日内血清可用于病毒分离,发病后5 日内血清可用于CHIKV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恢复期血清:静脉血2~5ml(非抗凝血),无菌采集,与急性期血清间隔时间为2~3 周。采血后,低温保存并尽快运送至实验室分离血清,以便及时进行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不能及时检测的血清可置于-70 ℃保存,尽量避免反复冻融。(二)伊蚊。在本病暴发或流行期间,采集家庭内或外环境中伊蚊成蚊、幼虫,用于病原学检测。二、标本的运输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CHIKV 的危害程度属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血清和伊蚊标本应采用 A 类包装(编号:UN 2814),干冰运输。三、实验室特异性检测方法目前,基孔肯雅热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主要有3 种:病毒分离、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按照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规定,病毒分离应在BSL-3 级实验室中进行,灭活血清、伊蚊冻存标本的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可在BSL-2 级实验室中。(一)血清学检测方法。1.特异性 IgM 检测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有: IgM 捕获 ELISA法(MacELISA)、间接 ELISA 法和 IgM 捕获法胶体金标记(或其他标记)免疫层析试纸条等。一般情况下, IgM 抗体发病后1 天开始出现,发病后5天多数患者呈阳性。第 3 页 共 4 页2.特异性 IgG 检测(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有:间接ELISA 法、免疫荧光法和胶体金标记(或其他标记)免疫层析试纸条等。一般情况下, IgG 抗体发病后2 天开始出现,发病后5天多数患者呈阳性。3.意义(1)IgM 阳性结果,表明患者新近CHIKV感染,用于基孔肯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