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 1 明代“耕耘图”揭示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A. 刀耕火种B. 自给自足C. 男耕女织D. 精耕细作2.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3 .“川中水车如纺车, 以细竹为之, 车骨之末,缚以竹简,旋转时低则舀水, 高则泻水。”这描述的是A.筒车B.翻车C.曲辕犁D.水排4.有学者统计发现: 1570--1644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 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5000 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A.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5.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6.下表呈现的是明清时期江南某些地区的经济现象。根据傅斯年的观点“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此表可以证明当时江南地区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 ;南浔镇“烟火万家”。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纺织业在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③经济中心出现转移④新生产关系萌芽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③④7.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8.1914 年 2 月,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 ,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A.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B. 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C.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D. 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9.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