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体育活动一直被放在重要地位, 因为它是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 由于体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显示出来, 不像其他教育活动, 如美术教育活动、数学教育活动等可以较快地取得成效。因此, 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 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体育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作为融保育和教育为一体的学前教育, 在对幼儿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时, 必须把“体育”放在首要地位, 以提高幼儿的身体健康水平, 增强幼儿的体质,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 , 就必须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轻体, 重德轻体的现象。下面 , 我将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一、根据幼儿期生理、心理的特点来安排教学1、幼儿的生理特点: 幼儿期 , 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 骨骼细小 , 硬度差 , 容易变形 , 肌肉体积小 , 收缩力弱 , 心脏心腔小, 心肌薄 , 心肌收缩力小, 心跳快 , 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 肺活量小 , 呼吸弱 , 神经系统易兴奋, 注意不集中。 因此 , 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 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 , 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如让幼儿进行一些基本动作、身体姿势及体操和体育游戏等内容的体育活动。2、心理特点 : 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 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 但思维能力较差, 发育不成熟 , 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 社会性较差 , 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 意志不坚定 , 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 , 应变能力弱 , 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 , 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 另外 , 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心理特征, 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 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二、注重幼儿体育兴趣的培养1、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 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 注意选择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 采取多种多样的、适合幼儿年龄并有吸引力的教法和措施, 为幼儿创造一个富有乐趣的运动环境 , 使之能完成教师安排的种种练习, 从而达到由好玩转化为要玩、想玩、会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