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技术教育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由此看来信息技术与教学已经密不可分。通过昨天学习的”技术改变教学“系列课程,我觉得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基本内容。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 、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 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即能支持下述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二、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课的具体目标,有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 再加上正确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和相关教学资源的支持,才有可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最终目标。三、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的最终目标是要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 “以教师为中心” 的传统教学结构, 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要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具体内容,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上述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也就是 :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指导者; 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 促进者, 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学生要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转变为 信息加工 的主体、 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和情感体验与培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要由只是依赖一本教材,转变为以教材为主、 并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案例、光盘等)相配合;教学媒体 要由只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 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转变为既是辅助教的工具,又是促进学生 自主学习 的认知工具、 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体验与内化的工具。要想将上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即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作用的改变)真正落到实处, 只有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相关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为此,应在不同学科中采用能实现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例如:数学学科的“教学模式”能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变革要求的“教学模式”,若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