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市场化机制的思考2013年0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近二十年来,国有企业在并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使得国有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上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出色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能不能搞好国有企业、怎样搞好国有企业”的时代课题。经过不懈努力,国有企业的企业形态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为市场竞争主体,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可以有效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回顾企业发展改革历程,90年代末,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建筑业企业施工任务不饱和、僧多肉少、 “亏损”是困扰企业的最大难题。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有企业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初步实现了出资人职能的一体化和集中化,国企改革进入新阶段。与此同时,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企业重组,以及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等专项改革,大大激发了企业内在的发展活力。“通过国有中小企业改革把国有经济集中到大企业层面,通过政策性关闭破产淘汰了国有大企业中的劣势企业,剩下的都是好企业;通过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了这些好企业的外部管理体系,不同程度地解决了其内部机制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国企经济效益的改善是必然结果。”邵宁说。10年来,政府和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国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全国 90%以上的国企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多数实现了产权多元化;国企普遍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国有资本不断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 2003年以来,全国国有企业的营业收入、上缴税金和净利润都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10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赶超的核心因素是中国企业的集体崛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