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背景的理解。如果你不理解背景你就不知道作者在写什么,到底为什么写这首诗。第二,诗本身的理解,要逐字逐句地读,读通读透,如果这两点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下面就不能进行。第三,诗都是由一个个意象 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个就是要你找出诗人列举的意象 物,然后看这些意象 物各自表达什么意思,然后把它们连接起来,看看总体上表达什么意思第四,读诗其实根本就不是在读诗,是要你用自己的感觉去体会去把握的,所以不要参考什么别人的评注,这是最下等的读诗之法。读诗最上乘的方法莫过于无法。要你自己去感觉,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人没有一点诗歌修养,是说不好话的。此话不无道理。 另外,优秀的诗篇还承担着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的使命,并启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怎样,而是以默默的持久力量,改造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 所以, 诗歌的学习应是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营养品。而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 则是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现代诗的学习,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揣摩意境。 意境是作者在诗作中所创造的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凝聚着作者独特的情思,它是读者获得审美趣味的基石。由意象入意境是把握意境的较好方法。例如胡适在新诗《鸽子》中写道: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它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碧蓝的天空,有鸽群飞舞,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观,作者抓住鸽子飞翔的动态,使诗歌具有极其亮丽的色彩之美,意境恬静优美,读后给人以审美的快感。二、把握情感。诗言志。诗是抒情的艺术,情绪和情感是诗的基础。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更能充分地显示诗人的品格和情怀。长久以来,人们常用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内涵—— 深沉的思想, 诚实的品质, 宽宏的怀抱, 自然的意趣, 情致婉约, 风骨挺拔, 以及操守、格调、丰神等人格魅力来抒情志,明教化,寄情思,逞才能,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读诗时, 把握了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把握了诗的灵魂与命脉。例如《理想》这首诗是一首哲理诗。在这首诗里作者指出了理想的特征、内涵,以及对人生、历史、社会的重大意义,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挥鞭起程,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事业需要我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