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大 2013 年《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期末考核复习资料(本课程考核的主要题型是填空20%,简答 30%,论述 15%,案例分析 10%,应用题 25%。)一、填空题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 )、应用性与(实践性 )复杂学科。2. 从素质内涵角度看:公民是具有公共事务知识(公民美德 )和政治参与技能的人。3. (谈话 )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4.( 社会化 )主要是指个体学习社会中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观念和规范,并内化为个人的品格与行为。在社会生活中加以再创造的过程。5. 弗洛伊德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是他认为个体童年期的生活事件在成年期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了童年(早期经验 )的重要性,使后来的研究者更为关注童年阶段对人医生称场的价值,而不仅仅是把儿童期视作一个“前成人”的阶段。6. 在社会学习理论中, 根据手段的不同, 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和( 自我强化 )。7. 在陌生情境中,能在母亲附近愉快地游戏,自信地探索环境,但并不时刻在意母亲是否在场。而且,儿童对陌生人一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在依恋的类型中,这是(安全型 )儿童的行为表现。8. 方向性原则保证了教育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性 ),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性与(合宜性 )。9. 参观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 )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呀、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 )的方法。10. 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情感 )三个维度。1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12. 在埃里克森看来, 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自主对羞怯 ),主动对内疚。13. 社会学习的主要理论假设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 体验自己 )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 )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14. 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主要特点有(随机性和无意性),长期性和反复性,( 情感驱动性 ),实践性 , 。15.(行为练习法 )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练习,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