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篇一:初三化学教案1】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学生]观察、领悟。[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最后一段。【设问】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而原子为什么不带电?【讨论】小组活动,回答:核外电子数=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设问】不同种原子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学生]思考。[教师]科学证明,不同类的原子,其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同。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都相同,同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解说氢、氧、碳等原子。【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图(教材p46)。【设问】在原子中,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它有什么用途?【板书】二、原子中的电子[学生]阅读教材第46页,对电子的得失形成初步印象。[学生]填写下表,对分子和原子、离子进行比较。微观粒子的共性本质区别联系分子原子离子“”【设问】电子非常小,可是它所占据的空间却非常大,它在原子核周围空间中怎样运动?[教师]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轨道。我们无法知道它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只能想像,电子在核外运动时就像一团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所以形象地把它称为电子云。【小结】原子的结构[学生]记忆[教师]布置课堂学习[学生]练习,检查巩固[教师]布置课后作业:(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原子有哪些印象?把你的收获和体会告诉你的同学。(2“”)以我相像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学作。附:课堂学习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d)不能再分2.原子里的质子数等于()(a)中子数(b)电子数(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d)核电荷数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微粒是()。(a)原子(b)分子(c)电子(d)原子核4.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a)体积大小不同(b)质量不同(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a)拉瓦锡(b)汤母森(c)道尔顿(d)舍勤6.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一定比分子小(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c)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7.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已知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该分子中共有个原子核、个质子和个电子教学反思:1、这一节教学内容几乎是全新的,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即可,切勿任意拔高。2、本节教学中,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在学生活动中,不“”断用问题引导他们进入思考状态,为他们提供讨论、交流、合作、表达的机会。这节内容虽然是认识原子,但不能局限在原子上,应当让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能整体全面的看问题,而不是局限于一点。第三节认识原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2●.学会计算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重点、难点●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课时为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在上一节课对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知道原子很小,由此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原子和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讲授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可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让学生加深●理解。在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分子、原子的比较上。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一般不会感到很难,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相对和绝对之间如何转化,掌握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相对原子质量法(原子的质量非常小,用通常的质量单位来度量不方便,建立一个更小的单——位碳单位来度量,使得原子质量的数值更接近平常数值的大小),●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微观物质世界的能力。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如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