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抗菌药物概论应用药物对病原体所致疾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称为化学治疗(chemotherapy),简称化疗。病原体包括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寄生虫及恶性肿瘤细胞。化疗过程中所用的药物称为化疗药物,包括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和抗肿瘤药。抗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均属于抗微生物药。化学治疗学是研究药物、病原体和宿主之间相互作用、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学科。理想的抗菌药应具备干扰细菌的重要功能而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特性,研制抗菌药物时候,应努力寻找一些细菌所特有的结构(如细菌所特有的细胞壁)或功能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以提高药物对病原体的选择性,降低对宿主的毒性。另一方面,宿主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是防止病原体致病或病后康复的关键因素,应用抗菌药物只是为宿主消灭病原体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注意恢复和提高宿主自身的防御功能,成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机体、抗菌药物及病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基本概念抗菌药是指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有些抗菌药也可用于寄生虫感染,广义的细菌还包括放线菌、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奎诺酮类等)和抗生素。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代谢产物,分子量较低,低浓度时能杀灭或抑制其他病原微生物。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两类。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而获得的产品。抗菌谱: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某些抗菌药物仅作用于单一菌种或局限于一属细菌,其抗菌谱窄,如异烟肼只对抗酸分支杆菌有效。另一些药物抗菌范围广泛称之为广谱抗菌药,如四环素和氯霉素,它们不仅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有抗菌作用,且对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及某些原虫等也有抑制作用。抗菌活性 抗菌活性是指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一般可用体外与体内(化学实验治疗)两种方法来测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抑菌浓度(MIC);能够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浓度称之为最低杀菌浓度(MBC)。抑菌药 是指仅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等。杀菌药 这类药不仅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而且能杀灭之,如青霉素类、氨基甙类等。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