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找到“关键人才”(职场经验)传统的管理方法早已无法满足快速进展的中国市场,有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寻找突破点一群 IQ 都超过 120 而且充满工作热情的经理,集体 IQ 却只有 63,到底是为什么?……——《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过去企业使用单一人才,例如:“I”型人才,也就是很有专业能力的工作者,“深度”很够但“广度”却不够,还有“一”型人才,公关、忽悠样样行,“宽度”很广但专业能力不强,于是企业开始寻找“T”型人才,也就是结合两者优点能力的人,最新的报告指出,假如企业能拥有“∏”型人才,也就是有宽度又有深度还会灵活应用的人,这样的员工一个能抵十个用,无论他在哪个岗位,信任都是公司最棒的人才!所以企业的成功关键在那 5%的核心人才来执行公司的策略与目标,要如何选择并保有这 5%的人才呢?我们来看看以下数据:*员工离职:40%因为表现未被认同或赞扬*被解雇员工:15%因为技术问题,85%因为心理问题*史丹福大学讨论:人的成就:12.5%来自知识 vs87.5%来自关系;20%与智商能力有关 vs80%与感情智慧有关假如你是企业主或是一位高管,而你还只是关怀下属的专业能力或学历问题,却不重视他的“心理素养”,那你就真的麻烦了!不过也有可能你对于自己的“心理素养”的定义方式就是用坚强取代软弱,用勇敢代替眼泪!那只是情绪管理的一部分!在许多企业,老板一直困惑,他的下属学历高、能力强、EQ 特棒(这点我要保留,因为没有表现情绪并不代表 EQ 特棒)!企业给予他们的奖赏也非常丰厚,为什么要不就是很难带,要不就是留不住人呢?因为老板只看到了露在冰山外一角的行为表现,而没有深化探讨在人内心深处的潜在意识,例如:情绪、信念、价值观等。所以也只能给予员工外在行为上的支持与鼓舞,大多是用金钱与职位来满足,但可惜的是竞争对手的公司提供了更高的职位与薪资!你的员工早已心猿意马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五百强的企业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始着手,讨论如何提升企业的绩效了。换句话说,假如一个企业(老板)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了解自己企业的优势与弱点,就会出现盲从的现象,这里所指的优缺点还不是 SWOT 分析出来的能力方面的东西,而是你的企业文化,你的企业员工的心理素养,例如:我们都很清楚,现在的企业需要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进展,而你如何了解你的员工在面临职业生涯规划时是否处在担忧或无知中?你又如何了解你的员工在面对挑战时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