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吴奉军(定稿)务实进取开拓创新为军屯的富庶崛起而努力奋斗——在中共在军屯乡第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2006年10月24日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代表中共军屯乡第九次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审议。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乡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乡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立足军屯乡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开拓创新,苦干实干,较好地完成了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为实现我乡高起点开局和跨跃式发展,建设我县“文化名县、工业强县、生态大县”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2006年底,全乡实现社会生产总值2.2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总值1.1亿元,财税收入5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平均年增长25%、21.5%、29%、33%。农民人均储蓄额突破2000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经济增加值9000万元;全乡总人口2.7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一)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国家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我们军屯乡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迅速把党的惠民政策深入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并努力从减轻农民负担和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出发,取消了农民的“两工”负担,,实行了农业税2004年按3%和2005年按1%的比例征收,2006年免除农民缴纳农业税任务。同时,积极引导农民提高对国家实施税费改革政策的深层次认识,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的自主权,组织农民抢抓机遇,发展生产,从实际出发,发挥自身特长,集中精力,培植致富主业。另外,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多渠道为农民争取惠农资金200余万元,发第1页共8页放国家粮食直补资金20万元,发放良种补贴11.2万元。五年来,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搭建爱心桥梁,结帮扶对子50余对。2005年,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96户,为特殊贫困群体的基本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二)确定工业强乡理念,奠定军屯的工业基础框架。五年来,我乡始终把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全乡“天字号”一把手工程来抓,立足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多渠道进行招商,同时把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举全乡之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2一是林果业发展成效明显。按照“规模化生产、产业化效益化经营、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的要求,以山区开发为龙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促进了林果、粮菜、畜禽等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1-2006年,我乡共栽植以核桃、柿子、大枣等为主的经济林12000余亩,80余万株,2006年集中人力、物力,投资60多万元,嫁接、改接核桃3600余亩,对核桃、大枣、柿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扶持,促进了果树的提前结果,提高了果品的品质和产量;通过山区开发治理,山区实现了山山相通、村村相环、路路相连,达到了防洪蓄水和节流灌溉。昔日的荒山荒滩如今变成了群众发家致富的花果山,山区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出来。在大汶河沿岸,按照堤内速生丰产林,堤外经济林的种植标准,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长15公里的大汶河左堤林业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年木材蓄积量9000余方。目前,全乡共拥有大小树木20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二是种植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调整。我乡在着力搞好产业区域化布局的同时,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振兴传统农业,主攻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精品农业,注重提高科技含量,逐步推动传统农业从过去只注重产量增加向稳定产量、提高质量的方向转变,采用新型栽培、生态管理的方式进行生产,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产量稳、品质优的农业生产特色。棉花、第2页共8页-4加强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我乡坚持山、水、林、田、路、渠综合治理的原则,先后实施了环山上山路、农网改造、防洪蓄水、推水上山等多项配套工程,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政府补贴、群众筹资”等多种投资渠道,先后投资上千万元。新修环山上山支路50公里,其中2005年在南部山区修建水泥硬化路4公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