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要有知识清单也谈知识的呈现《中学语文教学》20XX年第1期刊发了周自厚老师的文章《明确概念:知识呈现的首要任务读关艳丽老师执教的》。该文是周自厚老师阅读关艳丽老师执教的《教学实录》后的一篇读后感,感叹关艳丽老师以lsquo;文言词类活用rsquo;为内容的语文教学,近年来实属罕见hellip;hellip;像关艳丽老师这样郑重其事地教学文言语法知识的课真是久违了;在感叹关老师的课难能可贵、肯定关老师的课上得成功的同时,该文着重就什么是名词活用什么是动词什么是状语等问题对关老师呈现知识概念不明确、有知识性错误的问题作了颇有深度、令人信服的分析。正如作者标题所明确宣示的那样,该文认为,明确概念是知识呈现的首要任务。我在《中学语文教学》上看过关老师的课例及邓彤老师的点评意见,十分欣赏关老师敢郑重其事教语法的做法,十分欣赏邓彤老师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不教知识,而是如何呈现这些知识的点评意见,十分欣赏周自厚老师明确概念是知识呈现的首要任务的观点,十分欣赏《中学语文教学》刊载语法教学课堂实录并组织名家点评、组织相关讨论的做法;因为,在淡化知识的背景下,这些都难能可贵。同时,这些也促使我思考:教师如何更好地明确概念、呈现知识,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教科书如何做到方便教学、提高效益,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我的粗浅看法是:关键是要有知识清单。这里的知识清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科书有一套较为科学的、方便教学的知识体系;二是指教科书对知识的介绍、术语的界定等是相对清晰准确的。本文的知识指语法修辞等狭义知识。按我的教学感受与理性思考,教科书有一份知识清单乃是起码要求,实属天经地义;然而,在淡化知识的背景下,在新课标不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理念主宰下,希望有知识清单的想法十分奢侈与不合时宜。这些年,我在阅览教学刊物中注意到:在淡化知识的背景下,虽然有人认为现有知识体系是几无用处的垃圾知识,但出于对淡化知识的担心与方便教学的考虑,主张重新构建教材新的知识体系(如:黄厚江《从教学实践的角度看语文课程知识系统的建第1页共4页立》,《语文建设》20XX年第4期);然而,有人认为知识是个人经验的、活动建构的,不存在具有普适性的知识体系,因而不仅全盘否定现有知识体系,而且反对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当然也反对学习知识,更不要说学习现有的陈旧知识(如:陈尚达《对建构语文课程知识系统论的两点质疑与黄厚江老师商榷》,《语文建设》20XX年第10期)。可见,希望有知识清单的愿望是多么奢侈与不合时宜。尽管如此,我始终主张:教师要传授知识,学生要学习知识;为便于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教材要有知识清单,而提供知识清单修订完善现有体系即可,不必全盘否定旧体系,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详细理由参见《语文教学勿无知》(《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XX年第12期)、《本体与法与理论语法略谈》(《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XX年第2期),等等。然而,淡化知识主宰一切,教材始终欠缺知识清单。以前的义务教育教材有一点十分可怜的语法修辞知识作点缀,但只是附录;新课标教材也是如此。再加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不考(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亦然),教师也就懒得去教,以致学生初中毕业升入高中连起码的语法修辞知识都不知道,以致许多高中老师几乎要从零开始为学生补语法修辞知识(因为高考要考且考得深)。不言而喻,即便教师有教知识的理性自觉,即便学生有学知识的理性自觉,但没有知识清单的教材不方便教,不方便学。试想:假如教材有知识清单,有诸如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什么是词类活用什么是名词作状语等的知识短文,有相关知识的清晰准确的术语介绍与适宜有效的练习安排,且将其作为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那么,关艳丽老师郑重其事教文言词类活用还算是罕见久违、难能可贵的壮举吗。还会有瞎子过河、盲人摸象般的课堂摸索吗。还会出现周自厚老师指出的概念不明确等知识性错误码(且不谈摸索性质的课容量小效益差)。周老师的分析颇为深入,对术语使用的清晰化要求较高,如关于lsquo;什么是动词rsquo;lsquo;什么是状语rsquo;,这样并提,一lsquo;词rsquo;一lsquo;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