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占款:现状、成因与对策请欣赏:《关联方占款:现状、成因与对策》关联方占款:现状、成因与对策[2004.08.11]现状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由来已久、金额巨大。对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基本上没有明显的改观,甚至在某种方面还有变本加厉的迹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占款金额依然巨大。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主要体现在quot;应收账款quot;与quot;其他应收款quot;两个会计科目下。我们以2003年12月31日以前挂牌上市的1257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剔除已摘牌上市公司及银行、证券、信托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2003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quot;其他应收款quot;总额同比下降了0.5%,quot;应收账款quot;总额同比增长了9.08%。由此我们推断,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总额的确有所下降。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经营性方式占用的资金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改观,甚至可能还略有上升。理由是,2003年,我国经济运行好于2002年度,上市公司总体经营业绩也有较好的增长。特别是基础原材料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相关基础原材料行业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数据也表明,这些公司的应收账款大幅下降,甚至不少quot;陈年烂账quot;也已于去年一次性收回。照此推理,2003年度上市公司正常的quot;应收账款quot;总额,较2002年度理应有所下降。而样本公司的统计结果显示,quot;应收账款quot;总额同比增长9.08%。我们认为,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为上市公司代销产品等经营性关系,加大对上市公司资金占用是影响因素之一。二是占款方式更加隐秘。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中披露的注册会计师关于关联方占款的quot;专项审计报告quot;显示,第1页共8页quot;预付账款quot;也是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途径之一。通过quot;预付账款quot;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quot;其他应收款quot;、quot;应收账款quot;更加隐秘。据统计,2003年度沪深a股上市公司quot;预付账款quot;总额同比增长了30.96%,增幅惊人。我们估计,这其中不能排除有一小部分是因为quot;大股东及其他关联方quot;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方式的变化。三是占款渠道此消彼长。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推断,由于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一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部分或全部归还了由其本身直接占用的款项,特别是2002年度显示在quot;其他应收款quot;科目下的款项,以逃避监管部门的监管与社会公众的监督。而通过其他关联方占用的款项,特别是通过与上市公司有直接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的关联方,以quot;预付账款quot;方式占用的资金可能还有增加的趋势,形成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四是国有控股(绝对或相对控股)上市公司是被占款公司主体。从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披露的信息看,关联方占款现象多数发生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成因应该说,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改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识、文化、法治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一是上市公司改制先天不足。二是股权分置、国有股流动性差。由于我国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国有股只能在场外协议转让,流动性差,再加之我国上市公司派现率普遍较低,国有股东没有其他股权收入来源,在母公司及其他关联方生存困难时,自然首先想到的是侵占上市公司资金。三是意识方面的原因。国有大股东占有中小股东的利益,在部分国企高管看来是无可厚非的,把quot;国有资产quot;凌驾于quot;法人财产quot;、quot;个人财产quot;之上的意识,不仅在一些人的头脑里仍然存在,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的工作中。此外,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也认为,如果占用资金是用来给大股第2页共8页东及其他关联方的下岗职工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那就是维护了当地的社会稳定,解决了地方政府的难题。四是历史方面的原因。尽管说quot;欠债还钱quot;是天经地义的事,但quot;借钱不还quot;在我国也是有历史的。特别是国有企业之间的quot;三角债quot;,曾经是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quot;清理三角债quot;也曾经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农村妇女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