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改革确定未来五年方向 统一市场体系被坚持国际在线报道:备受关注的电力改革近日最终确定未来五年的方向,其中破解厂网分开遗留问题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11 月 1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会议最终敲定了“十一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的三大主要任务。 三大任务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三个主要任务中,首当其冲的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其次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此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力市场监管体制。 “《意见》确定了原则的方向,但有些问题还需继续研究。”昨日,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 经济 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朱成章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怎样结合市场经济建立相适应的电价机制等,还需要制定更加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则。 事实上,三项主要任务在今年都已经次第进入探索阶段。今年 8 月起,电监会开始着手处理当初厂网分开时专门预留的 920 万千瓦发电权益资产,随后面向全球招标,拟将百亿元预留资产变现,资金用于推进电网企业的主辅分离改革。 电价机制方面,国家发改委今年推出了差别电价政策、按照节能环保原则实施电力调度等系列举措。 而在监管方面,争论仍旧存在。关于中国的电力监管,一直都有两种声音。今年 9月中旬,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电力项目建设均需国家发改委审批,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的电力改革只能是渐进式改革。 朱成章表示,中国电力领域盲目建设问题严重,现阶段必须实行严格审批。在他看来,目前的电力监管格局还将维持下去,即发改委负责项目审批和电价政策,电监会负责电力安全和市场监管。 改革之争 在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之前,关于“电力改革是否成功”的争论一直持续。此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评价电力改革认为,“十五”期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新型电力监管体制初步建立,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不过,会议也同时指出了“十一五”时期电力体制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如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在电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