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含助理考前辅导: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 医师, 助理, 辅导,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依据下述病例内容,按住院病例书写要求,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论治)张某,男,18 岁。2001 年 10 月 9 日初诊。呼吸困难反复发作 2 年,受凉后再发 2 小时。患者 2 年来每因受凉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继则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干咳少痰,胸闷,移时自行缓解。近半年来发作较前频繁,平均每月发作 1 次,未经系统治疗。现患者呼吸困难,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口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有青霉素、红霉素过敏史。其母幼时有类似病史,已 20 年未发作。T 37.8℃,P 110 次/分,R 21 次/分,BP 130/75mmHg。发育正常,口唇紫绀,见三凹征,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以呼气时为主,心律规整,心率 110 次/分,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胸透两肺透亮度增强。1 年前查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IgE 0.05g/L。辨病辨证依据:寒痰伏肺,遇感引发,痰升气阻,气道不畅,以致呼吸困难而哮鸣有声。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胸膈满闷。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渴而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皆为寒盛之象。西医诊断依据(仅限具有规定学历人员):1.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喘息,伴有胸闷、咳嗽并有诱发因素。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3.有本病家族史;4.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IgE O.05g/L。入院诊断:中医诊断:哮证发作期(寒哮)。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射干 9g 炙麻黄 6g 干姜 9g 细辛 3g 半夏 9g 紫菀 12g 款冬花 12g 五味子 6g 生姜 3 片大枣 5 枚水煎服,日 1 剂。2.辨证论治(依据下述病例内容,按住院病例书写要求,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论治)孙某,女,33 岁,干部,已婚。2003 年 8 月 10 日初诊。既往月经规律 5~6 天/28~32 天,量中等,色红,无血块,近半年常生气易怒,月经有时淋漓,伴心烦便干,经前乳胀。7 月 28 日起出现阴道流血,开始血量多于平时月经量,色深红,质地黏稠,有时有血块,5 天后血量明显减少,少于经量,淋漓至今未止。患者伴口渴心烦,两胁胀痛,大便干,遂来诊。T 36.2℃,P 72 次/分,R 18 次/分,BP 11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眼睑口唇黏膜无苍白,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