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家农业支持政策分析第一章 欧盟农业补贴政策 (一)欧盟农业补贴概况欧盟的农业补贴始于 1962 年欧共体六国(法德荷比意卢)通过的共同农业政策原始框架协议“建立农产品统一市场折衷协议”。当时欧共体成员国多数是农产品净进口国,因此,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供给目标、收入目标和市场目标,既促进技术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从业者收入;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和保障农产品供给。为了刺激欧共体内的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和抵御外来农产品竞争,欧共体一方面制定了统一的农产品价格和财政预算体制,由各成员国交纳一定的费用建立欧共体农业指导金和保证基金,用以进行补贴和支持欧共体的农业发展,实行市场干预。另一方面,实施进口可变税和出口补贴的口岸政策。形成了以进口可变税为特征的口岸政策和欧共体内的以补贴政为特征的共同农业政策。 在欧共体农业补贴政策和进口政策的双重保护下,欧共体大大提升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竞争力,从而大大刺激了欧共体的农业发展,但农产品过剩问题也很快成为欧共体面临的艰难问题。欧共体从建立初期的农产品净进口区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净出口区,与美国、澳大利亚、南美形成了激烈的竞争,从而,出口补贴成为欧共体农业补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欧共体成员国不断增多和改名为欧盟后,继续实行农业补贴和保护制度,一方面源于其相对较弱的农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源于其维持社会结构基础的理念(农村地区和家庭农场结构)和地区均衡发展的发展观;同时也迫于农民和农业组织的压力。 但农业补贴和保护也使欧共体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和承受巨大的外部压力。欧共体每年用于农业保护的支出占欧共体财政预算的 50%以上。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共同体农业政策开支翻了一番。并且补贴政策进一步刺激农产品剩余的增加,从而引起补贴总额的增加。1985 年共同体农业政策支出占到欧共体总支出的 75%。1988 年与 1982 年相比,欧共体的农业开支从 124亿欧元增加到 252 亿欧元,增加了一倍多,欧共体沉重的农业支出,使得欧共体几近破产的边缘。 在国际上,美国、加拿大等农产品出口大国给予欧共体很大的压力,要求其削减农产品补贴和降低进口税。特别是,美国为了抵消欧共体出口补贴政策的影响实施了针对性的出口补贴措施,这不仅加剧了欧共体的财务压力,并且大大减弱了欧共体的出口补贴效果。 乌拉圭贸易谈判将农业纳入了谈判范围,降低关税、关税化过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