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戈雅之灵》观后感 ——《戈雅之灵》观后感 这部影片虽以戈雅为名,却只是借用了他画中的世界。 片中曾两度出现戈雅在人群中作画的场景,一次是在噤若寒蝉的人群中,洛伦佐的画像遭火焚,宗教裁判所的神父慷慨激昂地宣布洛伦佐将被教会除名,并宣称任何提及他名字的人都将永无止境地忍受地狱之火的焚烧;一次是在人声鼎沸的人群里,洛伦佐戴着又高又尖的帽子受审,曾被洛伦佐判处死刑差点身亡狱中的主教在举着十字架滔滔不绝地劝说洛伦佐忏悔。戈雅脸上的表情一直波澜不惊,手中的画笔却在快速描绘着这一幕幕残忍而又荒诞的场景。 或许可以说,用画笔描绘世界,记录历史,是西班牙宫廷画师戈雅的存在方式。而这部《戈雅之灵》也是福尔曼根据戈雅的几幅名画,《裸体哈玛》、《宗教裁判所》和《5 月 3 日的枪杀》,杜撰出来的一个寓言。 在这个骇人听闻的寓言中,有一个道貌岸然的洛伦佐,有一个饱受磨难的依莱丝,还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 直到以沉默回应主教的哀求他悔过自新之前,洛伦佐无疑是面目可憎的。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依莱丝进行指控,竟使用惨无人道的滑轮刑对一位赤身裸体的柔弱女子进行逼供,甚至两度强奸了她,东窗事发后出逃法国,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军回到西班牙却仍不忘假公济私媚上欺下,逼着自己沦为妓女的女儿远离西班牙。他曾经虔诚地笃信基督教,却因身败名裂后被迫逃亡后接受了法国人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信仰基督教的时候,他信誓旦旦地说:对上帝敬畏便不会承认不真实的事。转眼便在托马斯的私刑下荒谬地承认自己是一只猩猩。而在“卢梭和伏尔泰取代了耶稣和使徒”后,他目睹自己的同胞惨遭奸淫掳掠,眼见自己的祖国满目疮痍,却仍是无动于衷。以信仰上帝的名义,戕害上帝的子民;以人权宣言的名义,践踏“生而平等”的生命。洛伦佐的一生,始终与真正的信仰背道而驰。 这恰恰体现了萨特的自由即选择,洛伦佐既有选择信仰上帝,同时残酷血腥地进行宗教裁判的自由,又有选择变身革命第 1 页 共 11 页军,沐猴而冠屠杀同胞的自由,既有用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和最卑鄙无耻的手段诱骗依莱丝的自由,又有经受不住酷刑滑稽地承认自己是猩猩的杂种的自由:所有情形下的洛伦佐,都是自由的。没有 所谓的“绝对命令”强制洛伦佐一定要对基督教至死不渝对依莱丝一往情深对革命思想身体力行。所有的选择都是自由的,正如萨特所说:“我永远在进行自我选择,而且永远不能作为已被选定的存在”。 然而,人是自由的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