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提要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知识提要1.绿色食品中不含有化学物质,可以放心食用。【解析:这是错误观点,化学物质不同于有毒物质。】2.活性炭能除异味,这是物理变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指南针与化学工艺无关。4.“水变油”不可实现: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变,水与油的元素种类不完全相同,如水中没有碳元素。(3,“3”是课本的对应页码,下同)5.图1-9铁丝生锈实验出现的现象是:光亮的铁丝表面变红,烧杯内红色的水被吸入导管。解释:生锈要吸收氧气,瓶内的气压下降(5)6.“白色污染”是由废弃塑料引起的.(5)7.图1-13出现的现象: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原因是: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了反应。8.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11),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13)9.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14)。面粉、蔗糖燃烧都产生黑色物质,其原因是:元素在反应前后不变,因此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10.铜绿的学名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是Cu2(OH)2CO3。11.镁燃烧的主要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烟,生成白色固体;镁燃烧产生了白色固体表明镁燃烧是化学变化;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镁+氧气氧化镁(19)12.镁放入稀盐酸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是:镁表面迅速冒出大量气泡,镁条上浮,试管壁发烫。(镁与稀盐酸发生的是放热反应,产生氢气和氯化镁。)(19)13.加热铜丝:表面变黑,原因是铜与氧气反应产生了氧化铜。(115有方程式)14.鸡蛋放入白醋中:鸡蛋上浮到最高点后气泡释放后下沉,到达液面一定高度后上升,如此反复。上升的原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重力小于浮力。下降的原因:气体释放,重力大于浮力。15.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牛奶变酸、米饭变馊、炼铁、生锈、燃烧等都是常见的化学变化;化学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验证,可燃性、氧化性、毒性、酸性、碱性、“…能与…反应”、“。。。能使石蕊(酚酞、碘水)变。。。色”等都是化学性质。1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提要16.本章关键词举例:反应、生成、滴管、试管、酒精灯、铁架台、锥形瓶、广口瓶、细口瓶、外焰、预热、灯帽17.打磨:为了密封,集气瓶、细口瓶、广口瓶、滴瓶等是经过打磨处理的常用仪器。18.天平:称量物与砝码颠倒放置,称量物质量=砝码-游码。量筒:正确读数方法是平视凹液面最低点,如果俯视则少取,如果仰视则多取。19.酒精灯:加热用外焰,灭灯用灯帽。21.固体变成气体不一定是物理变化,如碳铵受热后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三种气体,而干冰升华则是物理变化。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知识提要1、空气是纯净物吗?(不是)为什么?(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p27)冰水是混合物吗?(不是,是纯净物,冰是固态的水,所以冰水中只有一种物质)2、空气中体积最多的气体是?(氮气,N2)为何可以用作灯泡填充气?(化学性质不活泼)(P28)为何用作蔬果、食品填充气?(不支持呼吸,抑制微生物繁衍)为何用作保存字画?(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呼吸)3.氦气球的优点: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探空气球、飞艇的填充气)。4.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选用的药品是?(过量的红磷)5.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原理:红磷只能消除空气中的氧气并产生固体。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6.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的主要实验现象:①集气瓶内充满白烟,②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1/5体积。7.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集气瓶内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④红磷不纯,燃烧时产生了气体;⑤烧杯内的水量不足。8、稀有气体是纯净物吗?(不是,是混合物)为何能用作焊接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P29)9、氧气不能溶于水吗?(错,是不易溶于水,这是物理性质)液氧的化学式是?(02)2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提要10、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吗?(错,是比较活泼。一些不能在空气燃烧的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灯,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缓慢氧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