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产业分析报告(2005 年 2 季度)摘 要本报告对 2005 年上半年中国电力产业的需求、生产情况做出考察,提炼出当前中国电力产业发展特征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 2005 年上半年中国电力产业政策的新举措做出阐述和分析。我们重点探讨了中国当前电力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可持续行问题,提出中国电力产业发展战略调整。1、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动力能源作用,电力能否得到合理有效的供给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 。2002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了 10 万亿元,2003 年中国人均 GDP 超过了 1000美元,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生产业生活两个方面对电力产品提出了更高的消费需求。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总量水平上对电力消费需求增加,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的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对电力有更高的消费需求。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升级等,都使得电的需求大大增加,从而引致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2005 年电力需求依然强劲,1-5 月,全社会用电同比增长 13.61%,全国发电量累计 9254.8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13.4%。2、当前中国电力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如下特征:电力需求旺盛,重化工业发展与生活消费仍为主要拉动力,钢铁、有色、化工、水泥、机械等行业的用电量和增长速度都有着较高的用电需求增长贡献,生活消费用电增长的影响日益凸现,预计三、四季度的电力需求会进一步增加;电力供给依然紧缺,紧缺程度有望降低,2005 年仍然是中国的“电荒”年,季节性和区域性电力紧缺局面仍将继续,2005 年我国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 6500 万——7000 万千瓦左右,年底将形成 5.17 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发电能力将不断增长,预计到四季度,电力短缺的局面将会有较大的改善;电煤矛盾仍然突出,电价上涨压力较大。3、当前,电力工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集中暴露了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协调情况:一是一些地方电力建设无序,电源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压力的增大,影响了电力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二是电网建设滞后,“瓶颈”制约加剧,“窝电”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电价反应迟钝,当前的电价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电力生产的成本、效率,电力运输的成本、效率,以及电力的需求情况,不能有效调节电力供求;四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加剧,影响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五是电力交易的省间壁垒没有完全打破,尚未实现更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