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初浅思考十六届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全新命题。关于“和谐社会”的定义和说法有很多,概括起来,其核心内涵体现在“公平”、“公正”、“安全”三个关键词上,具体是:社会各阶层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平等、机遇公平;社会的整体运行顺畅有序,各项社会职能的行使实现制度化、法治化;社会个体成员的各项基本权利均有充分的安全保障。和谐社会的主要标志是,三个文明高度发达、协调发展;社会运转有序,保障机制健全;各阶层之间利益总体平衡;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宏观来看,按照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发展规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美元时,就会呈现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特点。能否顺利迈过这道“坎”,事关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而我国目前正处于这一关键的时期,只有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健康运行、良性发展的新阶段。从我县看,改革开放多年来,全县经济社会的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随之而来,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矛盾不断涌现。只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能顺利实现我县“一兴三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二、我县构建和谐社会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和谐,三次产业快速增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照和谐社会的标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主要表现在:①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②城乡二元制结构未得到很好解决,城乡差距、社会贫富差距仍然较大。全县进入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城镇仍有多人,农村有多人;③长期累积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第1页共7页依然存在,社会矛盾和不稳定隐患较多,集体上访和治安案件时有发生。以信访为例,虽然与周边县(市)横比还可以,但纵比信访总量呈持续攀高趋势,今年月份,全县发生集访的批次和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和;④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不足,政府机构传统的工作秩序、运行模式受到挑战;⑤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⑥社会事业发展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亟待提升。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主要是。①经济基础薄弱。受区域、体制等影响,拉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要素仍在逐步聚集之中。工业化程度偏低,政府财力匮乏,群众富裕程度不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不够坚实。②社会转型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社会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日趋复杂,一些影响和谐稳定的隐患逐渐显现。③管理机制缺失。特别是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有效的社会保障体制、有力的社会控制机制、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和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亟需完善。④执政理念滞后。部分党政干部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思想作风不端正,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还未真正形成,基层组织管理手段亟需创新,执政能力亟待增强。⑤公民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健全信用机制、建设诚信社会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三、当前我县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构建如东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五条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②坚持平等、公平的原则;③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原则;④坚持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原则;⑤坚持尊重人、解放人、激励人的原则。围绕上述原则,必须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以人为本,发扬民主,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要真正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就必须充分调动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积极性。今天的群众,已经不再是过去生活在封闭(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环境中的群众,所产生的对权威和体制的依赖性、依附性已经大大减弱,独立性、民第2页共7页主性、多元性大为凸显。这就需要我们改进工作方式,充分发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