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摘要: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习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要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文拟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而言,化学是全新的课程,作为化学入门课程的开门人,初中化学教师的责任尤其显得重要。作为初中化学教师,经常困惑于一个问题:哪些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呢?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作为老师,不论任何学科的老师都应该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教书育人观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作为化学老师依然应该有育人观念,课程改革中对此也有相应的要求。教师要高屋建瓴,不仅仅只是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还应该将化学学习放到学生全面素养提升的高度。要在化学教学中贯穿育人的思想,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老师,要有服务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人。曾经有位著名学者说过:“我们的教育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培养能够最有效的参加国家建设的那种具有创造性的公民,我们还要把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还应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优秀品质,挖掘他们的潜力。正确的育人观念是初中化学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石。开展教学成功的基础是教师对教材的有效把握和深度解剖。很多教师面对教材往往是为了讲课而讲课,如何去实现教学目标或者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详细考虑,只是一味地将课程讲完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笔者认为这样只是完成了教学,但是没有体现教学的实质所在。而如果想准确地把握教学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自己能准确地指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任务、教学重点和难点,还要清楚地知道这一章节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对于以后学生学习化学的意义。笔者曾经和很多教师沟通,很多教师都把这些内容当做了摆设,并没有认真来钻研。所以教师严格把握教学要求,认真解读教学大纲是实现化学有效教学的基石。笔者曾经尝试了很多教学方法,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创设问题情境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初中生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充满了好奇心,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并且当代的初中生比较独立好强,创设问题情境也适合了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随意而为,作为教师要将问题情境的创设服务于教学。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尽可能贴近生活,直观生动形象,对学生有吸引力并且富有启发性。对于化学而言,有太多可以创设情境的切入点,如化学实验、化学故事、化学家事迹、媒体报道等等。有的老师总是习惯自问自答,他确实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但是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索就直接自己给出答案了。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内心担心的是课堂时间有限,如果把太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就没有办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不过是杞人忧天,如果教师在课上对每个细微之处都进行了不错的设计,那么就不会让课堂过于凌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之后一定要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他们并没有给出正确答案,只要他们进行了思考,那么就达到了目的。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消化再利用的过程,当教师揭示正确答案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不仅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用创设问题情境法时,笔者有个很深的感触:越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化学教师尽可能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尽可能让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实际意义。化学无处不在,作为化学老师应该有能力随手拿起化学知识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这种功力需要化学老师不仅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来观察生活。如果能让学生都感知周围时刻存在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尤其是这些变化就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