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镇黑鱼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实施计划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关系到我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化我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推动 XX 市级生态镇创建,改善运河大麻断面水质,特制订本实施计划 一、基本情况 我镇地处水网平原地带,境内河港交错,京杭大运河贯穿东西。凭着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以甲鱼、黑鱼养殖为重点的渔业成为我镇农业的支柱产业,2009 年全镇水产面积 10574 亩,总产量 12592 吨。其中黑鱼养殖面积 1972 亩,养殖户 260 余户,产量 6000 吨,占全镇水产总产量的一半。运河镇是余杭区黑鱼养殖的重点镇,也是 XX 省的黑鱼之乡。 二、面源污染主要原因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是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生活面源污染而言的,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 运河流域是全区渔业的传统主产区,当前渔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黑鱼养殖中的季节性换排水,主要原因一是单一品种的集约化养殖模式超出了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养殖过程中需要依靠换水来维持池塘水质;二是大量使用冰鲜鱼当饵料,投饲强度大,加剧了养殖水体水质富营养化。黑鱼生长期时间主要集中在 6—10 月间(其他月份除了捕捞外不用排水),其中 6月份还是苗期,不太用换排水,10 月份后随着气温降低投饵量也随之减少,所以换排水量也不多。 7、 8、9 三个月由于气温高加投饵量大,所以换排水量相对比较多些。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饵料残渣沉淀等造成的富营养化。 三、已经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为响应区委区政府“环境立区”的号召,遏制境内运河水质富营养化的态势,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在区农业、环保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及指导下,我镇重点通过以下两项农业整治第 1 页 共 4 页措施来实施黑鱼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1、黑鱼园区综合整治。2009 年,我镇投入 200 余万元,对博陆村、新宇村的 800 亩黑鱼养殖核心区块进行了改造。按新的养殖技术标准,完成高标准改造面积为 300 亩,一般标准化改造 500 亩。通过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提高养殖塘自身净化能力。每年对园区内的沟渠全面清理 3 次以上。聘请专职保洁工,配备运输工具,确保园区环境日常清洁。在黑鱼养殖区临路池塘边进行绿化,采用低矮灌木和果树,美化养殖环境。 2、新品种、新模式试验与推广为主的生态养殖。通过引进杂交鳢养殖、本地黑鱼吃颗粒饲料、养殖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