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全市优化城市治理服务工作部署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县聚焦破解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载体不够等问题,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一核四翼”行动,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以“县域通办”为核心,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一是全域通办解民难。聚焦人户分离办事不便实际,梳理下放37 项便民服务高频事项至城市社区,创新推行“两个街道一城市社区一户籍乡镇”互动办理机制,累计为 5000 多名人户分离群众就近办理便民事项 6000 余件,解决群众办事“城乡来回跑”问题。二是流程再造纾民忧。按照“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原则,简化便民服务办理流程 36 项,全覆盖完成专网延伸、权限赋予工作,推动申报材料同比减少 47%、办理环节同比减少 50%、办结效率同比提高60%。三是多重保障顺民意。组建“社区通办”专业队伍并培训 800 余名专业人员,单独列支服务群众经费 3 万元用于“县域通办”工作,发布《关于**县城内非城区户籍人口便民服务事项“城市社区通办”的公告》,点击量达 10 万+人(次),全力保障办得快、办得好。以“四翼共展”为抓手,提升暖心服务精准度。一是“扶骥护航”,让流入人口立业。坚持“需求端导向、订单式培训、跟踪式问效”原则,举办特色易就业课程培训32 场(次)、“我在家门口上班”等专场招聘会 6 场(次),成功解决 886 人就业;探索“企业车间取订单+居家工作增收入”模式,带动 190 名“陪读妈妈”月均增收2000 元。二是“添翼圆梦”,让残障人群增收。推行“圆梦合伙人”制度,让残疾人以 5000 元至 2 万元小额入股“爱心企业”的方式当老板,采取“入股分红+保底分红”方式,带动 36 个重度残疾家庭增收 7.2 万元。三是“青红共育”,让青年生活多彩。整合党政、群团、社会三方资源,依托共青团阵地、工人文化宫、街道社区等场所打造“青年夜校”5 家,设置节奏律动类等课程 16 门,构建起青年“10 分钟夜校学习发展圈”,累计服务青年 3400 人(次)。四是“朝夕美好”,让幼老服务暖心。探索“银发经济+”发展模式,深化“中央厨房+社区食堂/助餐点+配送入户”助餐模式,新增老年食堂 1 处、助餐点 4 处,让老年人“食有所安”。改扩建托育班 10 个,新增托位 200 个,采取计时托、半天托、全天托、晚托方式,为无人照看的城区少年儿童提供“公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