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室杀人 周子新是个刑警,最近负责了一起投毒案。 被害人姓王,是某高校探讨生院留学生的带班老师,案发地点就在老师公寓。再过一周,王老师带的这一届学生就要毕业了。 据初步了解,王老师的社交圈不大,很少出学校。假如嫌疑人在王老师今年带班的一百多个留学生中的话,等一周后他们毕业奔赴世界各国,这案子还怎么破?周子新压力很大。 而且,这案子很邪门,门窗都紧锁着,没有一点破损痕迹;屋内也没有别人的指纹和踪迹,牙膏、杯子、碗筷等物品上都没有检测到毒物残留,那死者是怎么服毒的?在调取的老师公寓的监控视频中,案发前一个月也没有可疑的人来过,毒物又是怎么来的呢? 周子新和警员们细致进行了现场勘查,也具体调查了王老师的社会关系,可是,三天后仍旧没有大的进展。 又过了一个通宵后,刑警队长让周子新带领警员再去现场查看。这次,周子新看得更细致了,他戴上手套,检查可能和死者接触的一切物品,碗筷、饮水机、毛巾、牙膏、沐浴液、药品……每样东西他都更当心地取样,送回公安局检测,可仍没有发觉毒物残留,但周子新隐隐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这天晚上,因为已经熬了几晚,刑警队长让周子新先回去休息,其次天一早再来上班。 周子新刚进家门,父亲就讲起了隔壁邻居家的一件趣事。 邻居家有个淘气的小孩,上周末,他家的亲戚们在院子里打牌,突然“砰”的一声鞭炮响,把大家吓了一大跳,可又找不到放炮的人。后来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声炮响,大家都觉得是家里的熊孩子干的,可有个当警察的亲戚说了,这孩子始终在屋里写作业,没有作案时间啊! 后来,亲戚们才发觉,是那熊孩子就地取材,做了个简易的“延时装置”,他嫌亲戚们打牌太吵,就拿了几只鞭炮,给每个炮捻子上拴了一根香,有长的,有短的,将香点燃后静静放在了院子里的隐秘处,这样当香燃烧到炮捻子的地方,就会点燃鞭炮!可他早早地就回到屋里写起了作业,所以大家从窗户边看到他始终在写作业,谁知道他早都把“定时炸弹”放好了! “延时装置?”听父亲讲完故事,周子新若有所思,他想起这个案子找不到凶手的作案痕迹,监控下又没人有作案时间,是不是也被“延时”了?可他一时也没有什么头绪。 过了一会儿,周子新的父母起先洗澡、吃药,打算休息。 2 “慢!”周子新突然大喊,把正打算吃维生素的父亲吓了一大跳,他冲过去,拿起父亲自里的瓶子看了起来,“我说呢,原来是这里不对劲!”说着,他抓起瓶子,就出了门。 周子新先去了一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