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构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当前我国正在经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和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有关资料显示,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85亿,约占总人口的13.78%,老年人年均增长率达3.28%。西方国家是“先富后老”或“富老同步”,当社会进入老龄化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强的经济基础,实现社会化养老的能力已经具备。而我们国家则是“未富先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社会化养老准备不足。作为我国老龄人口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离退休干部队伍自身发生着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两高期”的到来,高龄、空巢、独居以及生活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将越来越多,给服务管理工作带来许多新的课题。为落实国管局的工作要求,探索提高离退休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新途径新办法,我们对离退休老同志关心的机构养老服务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拜访国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国资委(机械)、国家安全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委离退休干部局、广电总局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及xx市民政局老龄办、xx区民政局,参观xx市第一和第五社会福利院、汇晨、东岳、香山、蓰赢、曜阳国际、太阳城银龄、燕达国际等老年公寓及北京寿山福海养老服务中心、金梦圆老年乐园,到海南实地考察xx市委招待所、武警三亚疗养院、三亚鑫源和爱馨两个老年公寓,向第三协作组各单位发函,同部委机关老同志进行座谈和开展问卷调查等,在对机构养老相关政策、发展现状等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完成了本报告。一、机构养老相关政策多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务院颁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规划、部署,机构养老方面的工作步伐明显加快,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格局初步建立。在养老机构建设上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包办,靠国家和集体投入的单一投资渠道逐渐转变,开第1页共11页始呈现国家、集体、企业、社团、个人等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共同发展的雏形。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不够完善,尚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老年人人均床位占有率不到1.77%,较发达国家5%~7%的比例有较大差距,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机构养老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政策。长期以来,我国老年福利政策的“补缺型”特征较为明显,即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在政府主导下,通过中央设立专项补助投资、增加福利彩票公益资金投入、给予建设补贴或运营补贴、保障用地、信贷支持和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公益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十二五”期间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设施建设,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一处养护设施,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紧急救援,鼓励内设医疗机构,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救援服务能力。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要为老年人提供集中料理等服务。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建设若干具有实训功能的养老服务设施。引导养老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连锁化方向发展。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收养政府供养对象,共享资源,共担责任。xx市相关政策。xx市多年来致力于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助残服务体系,实施了“9064”养老服务模式(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6%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老年人在机构养老),确立了养老管理和服务比例结构模型,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养老体系基本框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了7万余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