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答题卡本套试卷共100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总分初中历史知识竞赛试题本套试卷共100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A、会使用火B、种植水稻C、烧制彩陶D、铸造司母戊鼎2、“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A、尧B、皇帝C、炎帝D、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99100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4、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度5、西周初年,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是()A、科举制B、分封制C、九品中正制D、三省六部制6、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牧野之战B、巨鹿之战C、长平之战D、赤壁之战7、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废除奴隶主旧制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奖励军功D、推行县制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A、夏朝B、秦朝C、隋朝D、清朝9、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书写告示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10、下列不属于秦始皇历史功绩的是()A、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D、开通了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1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李自成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12、汉武帝时,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而采取的措施是()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加强中央的监察权C、铸造五铢钱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3、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西域都护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14、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洛阳B、成都C、长安D、杭州15、东汉末年决定“天下三分”的著名战役是()A、长平之战B、赤壁之战C、马陵之战D、官渡之战16、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代开始的()A、春秋B、战国C、汉朝D、三国1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18、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群臣,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A、采用汉姓B、该穿汉族服装C、学习汉语D、与汉人通婚19、下列改革或变法中,通过推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管仲改革B、北魏孝文帝改革C、商鞅变法D、吴起变法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C、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2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指的是()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22、“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该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B、大力加强监督制度,监督地方官员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