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极实施“以港强市”战略加快港口发展的思考关于“以港强市”战略的实践和思考我市地处全国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接合部,北依幅员广阔的苏北平原,南与经济发达的苏南一江相隔,拥有24.2公里优质长江岸线,具备发展港口经济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通过区划调整、资源整合、基础配套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沿江经济和临港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市沿江地区已成为推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优势在沿江,潜力在沿江,希望在沿江”,“以港立市,以港兴市,以港强市”,不仅为沿江省、市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奇迹”所证明,也已成为“调结构、转方式”新形势下全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近期,我们围绕积极实施“以港强市”战略,加快**港口发展,先后赴靖江、如皋、江都、大丰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我市实际,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思考。一、我市实施“以港强市”战略是大势所趋“以港强市”,顾名思义就是以港口的发展促进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我市作为沿江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是“长三角”经济圈中沟通南北、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在全省沿江、沿海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加快港口建设,提升**港区综合竞争力,融入苏南、融入长三角,实现“领先苏中,再创辉煌”的奋斗目标。1、**港区发展为我市实施“以港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立“沿江一体化开发”和“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在大力发展化工、船舶、物流等临港产业的同时,不断加快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和集疏运通道建设,**港区吞吐能力和综合实力逐年提升。一是港口建设初具规模。现有建成投运码头11座、泊位1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7座、泊位8个;对外开放码头5座、泊位6个;外贸货物监管场所13处。20XX年还有4座码头和5处库区正在申报对外开放。第1页共7页20XX年,**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750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20万吨,同比增加83%,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12.5亿美元。20XX年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目前,港区在建、拟建生产性码头近20座,港池项目3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二是港口对重大项目的集聚作用凸显。得益于港口码头建设和港口经济发展,新浦化学、联成化学、振华油脂等骨干企业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沙桐化学、裕廊化工、新扬子鑫福造船、港湾石化、阿尔贝尔、展新实业、盛泰日化等重大项目陆续落户。三是港口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沿江地区软硬环境日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沿江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沿江大道等区域干线公路即将建成,沿江一体化发展更为便利。20XX年初我市长江岸线水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9月,我市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建设**天星洲和经济开发区、虹桥工业园区相关基础设施,为促进港口开发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应当说,港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我市实施“以港强市战略”,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打造大产业、实现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内河水运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实施“以港强市”提供了良好机遇。20XX年5月,《长江干线航道总体规划纲要》获国务院同意。8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推进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工作,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20XX年2月,国务院以国发〔20XX〕2号文件的形式,发布《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标志着内河水运业发展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7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十二五”长江方案》,明确到20XX年,将长江航道打造成为“黄金水道”。11月7日,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水运工作座谈会,提出“十二五”期以“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为着力点,加快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提升水运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水运安全绿色发展,为20XX年总体实现水路交通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兴内河,就是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内河水运运量大、能耗小、污染轻、占地第2页共7页少、成本低、投资省的比较优势,把加快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