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疾控工作调研报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下简称疾控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任务,做好这项工作意义深远。为进一步推动疾控工作的开展,根据“不忘实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安排,我对我区的疾控工作进行了调研。根据走访调研情况,形成了如下报告:一、疾控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我区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免疫规划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得到提高,创成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一是组织体系逐渐完善。区政府成立了疾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应急处置专业技术队伍等,由疾控中心总牵头,全区28家医疗机构分片负责,承担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控、慢性病监测、健康教育等任务,并制订了各种传染病爆发疫情及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预案。同时,完善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体系,相继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艾滋病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以及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等,实现了全区网络畅通,运转有效,对疫情实行实时监控,加强传染病早期预警。二是防治工作逐渐规范。通过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督导检查、监控预警等措施,有效地应对了疫情管理,实现全区不发生重大传染病暴发的目标;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艾滋病监测、高危行为干预和“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对150名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疫功能检测。对266结核病病人督导管理率100%,病人治愈率92%,病人完成疗程率98%;认真落实国家免疫规划,一类疫苗接种率达95%以上,20XX年全区共接种疫苗25.1万针次,其中一类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约18.8万针次;健康教育面不断扩大,实现镇村覆盖率达100%,20XX年发放各类健康教育宣传资料325种,播放健康教育音像资料824种,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第1页共4页292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3335场次;三是各类监测不断深入。坚持公共卫生疫情信息网络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大对医务人员的监测知识培训,提高门诊医生监测意识,积极做好主动监测及上报工作;完善慢性病死因、肿瘤、心脑血管监测系统,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建档工作,落实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管理,建立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725055人,动态管理人数481832人次,建档率92.54%,动态管理率66.45%。二、疾控工作存在问题我区疾控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发现了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免疫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部分传染病发病率有回弹现象。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我国疫苗主要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两种,其中一类疫苗为国家规定强制接种的疫苗品种,免费接种,二类疫苗为自费接种。目前我区一类疫苗接种率已达95%以上,但是二类疫苗接种率相对不高,近年来有下降趋势。其原因一方面是群众认识不到位,部分群众认为免费的疫苗是必须接种的,收费的疫苗可以不接种,另外受山东疫苗事件及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影响,使得群众对接种二类疫苗存在不安全心理,能不用就不用;另一方面原因疾控工作人员主动宣传不够,二类疫苗为自主接种的品种,医改背景下的药品零差价,二类疫苗接种的耗材等均需接种单位承担,使得接种单位缺乏服务动力。据了解20XX年全区水痘(713例)、手足口病(433例),20XX年全区水痘(1204例)、手足口病(956例),这足以说明部分传染病发病率上升回弹现象,有必要引起重视。(二)疾控人才队伍素质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无法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疾控中心现有在编人员30人,在岗人员63人(包括借用和临时人员),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防保人员4-5名,且多数不是预防医学专业人员,人员专业化素质水平偏低。(三)公民疾病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不高。预防和控制疾第2页共4页病,促进和维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疾控工作...